论语译注

  学而篇   为政篇   八佾篇   里仁篇   公冶长篇   雍也篇   述而篇   泰伯篇   子罕篇   乡党篇 

  先进篇   颜渊篇   子路篇   宪问篇   卫灵公篇   季氏篇   阳货篇   微子篇   子张篇   尧曰篇

学而篇第一

 

 101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学而时习之,不亦悦乎?有朋自远方来,不亦乐乎?人不知,而不愠,不亦君子乎?”

 【注释】 " 子:对男子的尊称,这里特指孔子。曰(约):说。时:时常。习:用于实践,实习。亦:也是。乎:吗。朋:同学为朋,同志为友。愠(运):怨恨,恼怒。"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经常学习,不也喜悦吗?远方来了朋友,不也快乐吗?得不到理解而不怨恨,不也是君子吗?” 123
 

102

 【原文】 有子曰:“其为人也孝悌,而好犯上者,鲜矣;不好犯上,而好作乱者,未之有也。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。孝悌也者,其为人之本与?”

 【注释】 悌(替):尊敬师长。鲜(显):很少。犯上作乱:冒犯尊长,颠覆国家。

 【译文】 有子说:“孝敬父母、尊敬师长,却好犯上的人,少极了;不好犯上,却好作乱的人,绝对没有。做人首先要从根本上做起,有了根本,就能建立正确的人生观。孝敬父母、尊敬师长,就是做人的根本吧!” 126
 

103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巧言令色,鲜矣仁。”

 【注释】 巧:好。令:善于。色:脸色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花言巧语、满脸堆笑的人,很少有仁爱之心。” 503
 

104

 【原文】 曾子曰:“吾日三省吾身:为人谋而不忠乎?与朋友交而不信乎?传不习乎?”

 【注释】 " 吾(务):我。日:每天。三:多次。省(醒):检查,反省。 传:老师传授的知识。"

 【译文】 曾子说:“我每天都要多次提醒自己:工作是否敬业?交友是否守信?知识是否用于实践?” 117
 

105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导千乘之国,敬事而信,节用而爱人,使民以时。”

 【注释】 " 导:治理。 乘(胜):军队基本单位,兵车一辆,兵士100人。"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治理国家应该事事认真,时时诚信,处处节约,关心群众,及时抓住发展机遇。” 816
 

106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弟子入则孝,出则悌,谨而信,泛爱众而亲仁。行有余力,则以学文。”

 【注释】 悌(替):尊敬师长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年轻人应该孝顺父母,尊敬师长,认真诚信,广施爱心,亲近仁人志士。能轻松做到这些,才可以从事理论研究。” 119
 

107

 【原文】 子夏曰:“贤贤易色,事父母能竭其力,事君能致其身,与朋友交言而有信。虽曰未学,吾必谓之学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 贤贤:第一个贤为动词,第二个贤为名词。 事:为…做事,事奉。"

 【译文】 子夏说:“重贤轻色、尽心孝顺父母、尽力献身国家、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,即使没有高等学历,我也认为他已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。” 124
 

108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君子不重则不威,学则不固,主忠信,毋友不如己者,过则勿惮改。”

 【注释】 固:固执。 过:过失。 惮(但):害怕。毋(无):不要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君子不稳重就不会有威严,经常学习就不会固执,一切要以忠信为本,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,有错误不要怕改正。” 118
 

109

 【原文】 曾子曰:“慎终追远,民德归厚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 终:去世的父母。 远:祖先。

 【译文】 曾子说:“认真办理丧事、深切怀念先人,社会风气就会归于纯朴。” 1402
 

110

 【原文】 子禽问于子贡曰:“夫子至于是邦也,必闻其政,求之与?抑与之与?”子贡曰:“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。夫子之求之也,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?”

 【注释】 是:这个。邦:诸侯国。抑:还是。其诸:大概。温良恭俭让:温和、善良、恭敬、节俭、谦让。

 【译文】 子禽问子贡:“老师每到一个地方,就能了解到该地的政事,是求来的?还是人家自愿告诉的?”子贡说:“老师凭着温和、善良、恭敬、节俭、谦让的品德得来的。老师的请求,与普通人的请求大概不同吧?” 1209
 

111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父在观其志,父没观其行,三年无改于父之道,可谓孝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父亲在时世时看其志向,父亲死后看其行动,三年内不改父亲的规矩习惯,可算孝了。” 1409
 

112

 【原文】 有子曰:“礼之用,和为贵。先王之道,斯为美,小大由之。有所不行:知和而和,不以礼节之,亦不可行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斯:这。 小大:小事大事。 节:约束。

 【译文】 有子说:“礼法的运用,以和为贵。这是最美好的传统,适用于一切事情。但仅知道‘和为贵’是不行的,违反礼法而讲‘和’是绝对不行的。” 1326
 

113

 【原文】 有子曰:“信近于义,言可复也;恭近于礼,远耻辱也;因不失其亲,亦可宗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复:实现。 因:依靠。宗:可靠。

 【译文】 有子说:“信誉符合道义,才能兑现诺言;恭敬符合礼法,才能远离耻辱;任用可信赖的人,才会取得成功。” 121
 

114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君子食无求饱,居无求安,敏于事而慎于言,就有道而正焉,可谓好学也已。”

 【注释】 焉(烟):语气词。也已:语气词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君子吃不求饱、住不求安、做事灵敏、言谈谨慎、积极要求上进,就算好学了。” 122
 

115

 【原文】 子贡曰:“贫而无谄,富而无骄,何如?”子曰:“可也。未若贫而乐,富而好礼者也。”子贡曰:“《诗》云:‘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’,其斯之谓与?”子曰:“赐也,始可与言《诗》已矣,告诸往而知来者。”

 【注释】 诸:之于的合音。磋(错的平声)。

 【译文】 子贡说:“贫穷却不阿谀奉承,富贵却不狂妄自大,怎样?”孔子说:“可以。不如穷得有志气,富得有涵养的人。”子贡说:“修养的完善,如同玉器的加工:切了再磋,琢了再磨,对吧?”孔子说:“子贡啊,现在可以与你谈诗了。说到过去,你就知道未来。” 241
 

116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不知人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不己知:不知己的倒装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不怕没人了解自己,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。” 313

 

 

为政篇第二

 

201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为政以德。譬如北辰,居其所而众星拱之。”

 【注释】 为(围):动词。 北辰:北极星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管理国家要以身做则。如同北极星,安然不动而众星绕之。” 813
 

202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《诗》三百,一言以蔽之,曰:‘思无邪’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《诗经》三百首,用一句话可以概括,即:‘思想纯洁’。” 708
 

203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导之以政,齐之以刑,民免而无耻;导之以德,齐之以礼,有耻且格。”

 【注释】 格:正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以政令来管理,以刑法来约束,百姓虽不敢犯罪,但不以犯罪为耻;以道德来引导,以礼法来约束,百姓不仅遵纪守法,而且引以为荣。” 825
 

204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,三十而立,四十而不惑,五十而知天命,六十而耳顺,七十而从心所欲,不逾矩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,三十岁有所建树,四十岁不困惑,五十理解自然规律,六十明辨是非,七十随心所欲,不违规。” 927
 

205

 【原文】 孟懿子问孝,子曰:“勿违。”樊迟御,子告之曰:“孟孙问孝于我,我对曰:‘勿违’。”樊迟曰:“何谓也?”子曰:“生,事之以礼;死,葬之以礼、祭之以礼。”

 【注释】 问孝:问怎样做才是孝。

 【译文】 孟懿子问孝,孔子说:“不违礼。”樊迟驾车时,孔子告诉他:“孟孙问孝于我,我说:‘不违礼’。”樊迟说:“什么意思?”孔子说:“活着时按礼侍奉;死之后按礼安葬、按礼纪念。” 1415
 

206

 【原文】 孟武伯问孝,子曰:“父母唯其疾之忧。”

 【注释】 其:指父母。

 【译文】 孟武伯问孝,孔子说:“关心父母的健康。” 1404
 

207

 【原文】 子游问孝,子曰:“今之孝者,是谓能养。至于犬马,皆能有养。不敬,何以别乎?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子游问孝,孔子说:“现在的孝顺,只是能赡养老人。即使是犬马,都会得到饲养。不敬重,有何区别?” 1411
 

208

 【原文】 子夏问孝,子曰:“色难。有事,弟子服其劳;有酒食,先生馔;曾是以为孝乎?”

 【注释】 色:脸色。弟子:晚辈。先生:长辈。 馔(卷):吃喝。 曾:难道。

 【译文】 子夏问孝,孔子说:“和颜悦色很难。有事情,子女都去做;有酒肉,老人随便吃;这样就是孝吗?” 1410
 

209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吾与回言终日, 不违,如愚。退而省其私,亦足以发,回也不愚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我曾整天同颜回谈话,他从不反驳,象笨人。后来观察,发现他理解透彻、发挥自如,他不笨。” 1124
 

210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视其所以,观其所由,察其所安;人焉廋哉?人焉廋哉?

 【注释】 廋(搜):隐藏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分析其动机,观察其行动,了解其态度;人藏哪去?人藏哪去?” 222
 

211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温故而知新,可以为师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温习旧知识时,能有新收获,就可以做老师了。” 605
 

212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君子不器。”

 【注释】 器:用具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君子不能象器皿一样,只有一种用途。” 401
 

213

 【原文】 子贡问君子,子曰:“先行其言而后从之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子贡问君子,孔子说:“先将要说的做出来,然后再说。” 415
 

214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君子周而不比,小人比而不周。”

 【注释】 周:合群。比(币):勾结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君子团结群众而不拉帮结派,小人拉帮结派而不团结群众。” 411
 

215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。”

 【注释】 罔(网):迷惑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读书不想事,越学越糊涂;想事不读书,越想越头痛。” 608
 

216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攻乎异端,斯害也已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走入异端邪说中,就是祸害。” 602
 

217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由,诲汝,知之乎?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是知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汝(如):你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子路啊,我告诉你,知道吗?知道的就是知道的,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,这就关于知道的真谛。” 616
 

218

 【原文】 子张学干禄,子曰:“多闻缺疑,慎言其余,则寡尤;多见缺殆,慎行其余,则寡悔。言寡尤,行寡悔,禄在其中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 禄:官员的工资。缺:放在一边。 尤:过错。

 【译文】 子张学做官,孔子说:“多听,不要说没把握的话,即使有把握,说话也要谨慎,就能减少错误;多看,不要做没把握的事,即使有把握,行动也要谨慎,则能减少后悔。说话错少,行动悔少,就能当好官了。” 125
 

219

 【原文】 哀公问曰:“何为则民服?”孔子对曰:“举直措诸枉,则民服;举枉措诸直,则民不服。”

 【注释】 措:放置。 枉:不正。

 【译文】 哀公问:“怎样使人心服?”孔子说:“以正压邪,则人心服;以邪压正,则人心不服。” 830
 

220

 【原文】 季康子问:“使民敬忠以劝,如之何?”子曰:“临之以庄,则敬;孝慈,则忠;举善而教不能,则劝。”

 【注释】 劝:勉励。 如之何:怎么办。

 【译文】 季康子问:“怎样使人尊敬、忠诚、勤勉?”孔子说:“举止端庄,能赢得尊敬;敬老爱幼,能赢得忠诚;任用贤良、培养人才,能使人勤勉。” 835
 

221

 【原文】 或谓孔子曰:“子奚不为政?”子曰:“《书》云:‘孝乎,惟孝友于兄弟。’施于有政,是亦为政,奚其为为政。”

 【注释】 奚:为什么。

 【译文】 有人问孔子:“先生为何不从政?”孔子说:“孝啊,就是孝顺父母、兄弟友爱,以这种品德影响政治,这就是参政,难道只有做官才算从政?” 837
 

222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人而无信,不知其可也。大车无輗,小车无軏,其何以行之哉?”

 【注释】 " 輗(尼),軏(月):都是车上关键部位。"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人无信誉,不知能干什么?就象大车没有车轴,小车没有车轴,怎么能启动?” 333
 

223

 【原文】 子张问:“十世可知也?”子曰:“殷因于夏礼,所损益,可知也;周因于殷礼,所损益,可知也;其或继周者,虽百世,可知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因:沿用。 或:有人。

 【译文】 子张问:“十代以后的社会制度和道德规范可以知道吗?”孔子说:“商朝继承夏朝,改动了多少,可以知道;周朝继承商朝,改动了多少,也可以知道;以后的朝代继承周朝,即使百代,同样可以推测。” 1329
 

224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非其鬼而祭之,谄也;见义不为,无勇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鬼:祖先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祭奠别人的先人,是谄媚;遇到符合道义的事不敢做,是懦夫。” 320
 

 

八佾篇第三


 301

 【原文】 孔子谓季氏:“八佾舞于庭,是可忍也,孰不可忍也?”

 【注释】 八佾(义):每佾八人,八佾只有天子才能用。孰:什么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季氏:“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庭院中舞蹈,这样的事可以容忍,什么事不能容忍?” 1308
 

302

 【原文】 三家者以《雍》彻。子曰:“‘相维辟公,天子穆穆’,奚取于三家之堂?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掌握鲁国实权的三个家族在祭祖仪式结束时,唱着天子祭祖时所用的诗歌。孔子说:“歌词中的‘诸侯辅助,天子肃穆’,怎能唱于三家的庙堂?” 1315
 

303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人而不仁,如礼何?人而不仁,如乐何?

 【注释】 如…何:拿…怎么办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对于不仁的人,礼法有何用?音乐有何用?” 510
 

304

 【原文】 林放问礼之本。子曰:“大哉问!礼,与其奢也,宁俭;丧,与其易也,宁戚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林放问礼的本质。孔子说:“这个问题十分重大!礼仪,与其隆重,不如节俭;丧事,与其奢侈,不如悲戚。” 1316
 

305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夷狄之有君,不如诸夏之无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偏远小国有君主,不如中原各国没君主。” 1302
 

306

 【原文】 季氏旅于泰山。子谓冉有曰:“汝弗能救与?”对曰:“不能。”子曰:“呜呼!曾谓泰山不如林放乎?”

 【注释】 曾:难道。

 【译文】 季氏准备祭祀泰山。孔子对冉有说:“你不能阻止吗?”冉有说:“不能。”孔子说:“天哪!难道说泰山会接受他们的无礼朝拜吗?” 1323
 

307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君子无所争,必也射乎?揖让而升,下而饮,其争也君子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君子没有可争的事情。要争的话,就象射箭比赛:赛前互相行礼,赛后互相致敬。这样的竞争,具有君子风度。” 422
 

308

 【原文】 子夏问曰:“‘巧笑倩兮,美目盼兮,素以为绚兮’。何谓也?”子曰:“绘事后素。”曰:“礼后乎?”子曰:“启予者商也,始可与言诗已矣!”

 【注释】 予:我。

 【译文】 子夏问:“‘笑脸真灿烂啊,美目真妩媚啊,天生丽质打扮得真高雅啊’。是什么意思?”孔子说:“先有宣纸,然后才能绘画。”子夏问:“先有仁义,后有礼法吗?”孔子说:“子夏,你启发了我,可以开始同你谈诗了!” 1331
 

309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夏礼,吾能言之,杞不足证也;殷礼,吾能言之,宋不足证也。文献不足故也。足,则吾能证之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夏朝的礼,我能说清楚,杞国不足以证明;商朝的礼,我能说清楚,宋国不足以证明。现在无法证明是由于文献不足,否则,我就能证明了。” 1324
 

310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禘自既灌而往者,吾不欲观之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 禘(帝):天子的祭祖典礼。灌:禘中的第一次献酒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现在天子举行的祭祖礼仪,从一开始我就看不下去了。” 1303
 

311

 【原文】 或问禘之说。子曰:“不知也,知其说者之于天下也,其如示诸斯乎?”指其掌。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有人问天子举行祭祖仪式的意义。孔子说:“不知道,知道的人治理天下,如同摆在这里吧!”指指手掌。 1317
 

312

 【原文】 祭如在,祭神如神在。子曰:“吾不与祭,如不祭。”

 【注释】 与:参加。

 【译文】 祭祖如祖在,祭神如神在。孔子说:“自己不去祭,如同不祭。” 1307
 

313

 【原文】 王孙贾问曰:“‘与其媚于奥,宁媚于灶’,何谓也?”子曰:“不然。获罪于天,无所祷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王孙贾问:“‘与其祈祷较尊贵的奥神的保佑,不如祈祷有实权的灶神的赐福’,是什么意思?”孔子说:“不对。犯了滔天大罪,怎么祈祷也没用。” 1319
 

314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周鉴于二代,郁郁乎文哉!吾从周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周礼借鉴了夏、商两朝的礼法,真是丰富多彩啊!我赞同周礼。” 1305
 

315

 【原文】 子入太庙,每事问。或曰:“孰谓陬人之子知礼乎?入太庙,每事问。”子闻之,曰:“是礼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陬(邹):孔子的家乡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进太庙,每件事都问。有人说:“谁说孔子懂礼呢?进太庙,事事问。”孔子听后,说:“这就是礼。” 1321
 

316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射不主皮,为力不同科,古之道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皮:皮做的靶子。为(卫):因为。科:等级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射箭比赛不以射透为主,而主要看是否射得准确,因为人的力量不同,自古如此。” 1306
 

317

 【原文】 子贡欲去告朔之饩羊。子曰:“赐也,尔爱其羊,我爱其礼。”

 【注释】 饩(戏)羊:祭祀用的活羊。

 【译文】 子贡想在祭祀时,省去活羊。孔子说:“子贡啊!你爱惜羊,我爱惜礼。” 1312
 

318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事君尽礼,人以为谄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对领导尽礼,人们认为是谄媚。” 905
 

319

 【原文】 定公问曰:“君使臣,臣事君,如之何?”孔子对曰:“君使臣以礼,臣事君以忠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定公问:“上级怎样对待下级?下级怎样对待上级?”孔子答:“上级尊重下级,下级忠于上级。” 828
 

320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《关雎》,乐而不淫,哀而不伤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《关雎》这篇诗,快乐却不淫秽,悲哀却不伤痛。” 1304
 

321

 【原文】 哀公问社于宰我。宰我对曰:“夏后氏以松,殷人以柏,周人以栗,曰:使民战栗。”子闻之,曰:“成事不说,遂事不谏,既往不咎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哀公问宰我,制作土地爷用哪种木头。宰我说:“夏朝用松,殷朝用柏,周朝用栗,说:使人胆战心惊。”孔子听后说:“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,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,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。” 1330
 

322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管仲之器小哉!”或曰:“管仲俭乎?”曰:“管氏有三归,官事不摄,焉得俭?“然则管仲知礼乎?”曰:“邦君树塞门,管氏亦树塞门;邦君为两君之好,有反坫,管氏亦有反坫。管氏而知礼,孰不知礼?”

 【注释】 归:钱库。摄:兼职。塞门:屏风。反坫(电):专用土台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管仲真小气!”有人问:“管仲俭朴吗?”孔子说:“他家不仅有三个钱库,而且佣人很多,怎么俭朴?“那么管仲知礼吗?“宫殿门前有屏风,他家门前也有屏风;国宴有酒台,他家也有酒台。管仲知礼,谁不知礼?” 1332
 

323

 【原文】 子语鲁太师乐,曰:“乐其可知也:始作,翕如也;从之,纯如也,皦如也,绎如也,以成。”

 【注释】 翕(西):和谐。纯:美好。皦(脚):音节分明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同鲁国乐官谈音乐,说:“音乐是可知的:开头是合奏;随后是纯正、清晰、绵长的音调,这样就完成了。” 1318
 

324

 【原文】 仪封人请见,曰:“君子之至于斯也,吾未尝不得见也。”从者见之。出,曰:“二三子,何患于丧乎?天下之无道也久矣,天将以夫子为木铎。”

 【注释】 仪:地名。封人:守官。木铎(夺):木舌的铜铃,天子用于发号施令。

 【译文】 仪地长官求见孔子,他说:“君子到了这里,我都要求见。”见孔子后,出来说:“诸位,不要在乎官职,天下无道很久了,老天要你们的老师成为号令天下的圣人。” 1208
 

325

 【原文】 子谓《韶》:“尽美矣,又尽善也。”谓《武》:“尽美矣,未尽善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《韶》《武》:乐曲名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评论《韶乐》:“尽善尽美。”评论《武乐》:“尽美不尽善。” 1314
 

326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居上不宽,为礼不敬,临丧不哀,吾何以观之哉?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作为领导,对群众不宽容,对规章不严肃,办丧事不悲哀,我怎能看得下去?” 817
 

 

里仁篇第四


 401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里仁为美。择不处仁,焉得智?”

 【注释】 里:同…一起居住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同品德高尚的人住在一起,是最好不过的事。选住址不顾环境,哪算聪明?” 507
 

402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不仁者,不可以久处约,不可以长处乐。仁者安仁,智者利仁。”

 【注释】 约:贫困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品质恶劣的人,忍受不了贫穷,享受不了快乐。仁者安仁,智者利仁。” 515
 

403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唯仁者能好人,能恶人。”

 【注释】 好(号)。恶(误)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只有仁者能正确地爱人,正确地恨人。” 506
 

404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苟志于仁矣,无恶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苟(狗):如果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一旦树立了崇高的理想,就不会为非作歹。” 505
 

405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富与贵,是人之所欲也;不以其道得之,不处也。贫与贱,是人之所恶也;不以其道得之,不去也。君子去仁,乌乎成名?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,造次必于是,颠沛必于是。”

 【注释】 乌乎:怎么。造次:匆忙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富和贵,人人向往,不以正当的方法得到的,不要享受;贫和贱,人人厌恶,不以正当方法摆脱的,不要逃避。君子扔掉了仁爱之心,怎么算君子?君子时刻不会违反仁道,紧急时如此,颠沛时如此。” 343
 

406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我未见好仁者,恶不仁者。好仁者,无以尚之;恶不仁者,其为仁矣,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。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?我未见力不足者。盖有之矣,我未之见也。

 【注释】 盖:大概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我没见过喜欢仁道的人,厌恶不仁道的人。喜欢仁道的人,认为仁道至高无上;厌恶不仁道的人,目的是避免受不仁道的人的影响。有能够一天尽心为仁道的人吗?我没见过没能力的,可能有,但我没见过。 526
 

407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人之过也,各于其党。观过,斯知仁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 党:集团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人的过错,各不相同。观察过错,就能了解人的精神境界。” 511
 

408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朝闻道,夕死可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 朝(召):早上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早上理解真理,晚上死也值得。” 102
 

409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士志于道,而耻恶衣恶食者,未足与议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恶:粗,不好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立志追求真理,而耻于粗布淡饭的人,不值得交谈。” 321
 

410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君子之于天下也,无适也,无莫也,义之于比。”

 【注释】 义:适宜。比:接近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君子对于天下事,不刻意强求,不无故反对,一切按道义行事。” 419
 

411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君子怀德,小人怀土;君子怀刑,小人怀惠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君子心怀仁德,小人心怀家乡;君子心怀法制,小人心怀实利。” 418
 

412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仿于利而行,多怨。”

 【注释】 仿:依照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一切按利益行事的人,人人厌恶。” 302
 

413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能以礼让为国乎,何有?不能以礼让为国,如礼何?”

 【注释】 何有:有什么问题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能以礼让治国吗?没问题!不能以礼让治国,怎么实行礼法?” 818
 

414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不患无位,患所以立;不患莫己知,求为可知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不要担心没有地位,要注意做人的立场;不要怕没人了解自己,要想法使自己容易得到理解。” 326
 

415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参乎!吾道一以贯之。”曾子曰:“唯。”子出,门人问曰:“何谓也?”曾子曰:“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曾参啊!我的思想是用一个基本思想贯彻始终的。”曾子说:“是。”孔子走后,其他学生问:“什么意思?”曾子说:“老师的思想,就是忠恕。” 717
 

416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君子喻于义,小人喻于利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君子通晓道义,小人通晓私利。” 406
 

417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见贤思齐焉,见不贤而自省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齐:看齐。自省(醒):自我反省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见到贤人,要向他看齐;见到不贤,要反省自己。” 106
 

418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事父母几谏,见志不从,又敬不违,劳而不怨。”

 【注释】 几:婉转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父母有错,要好言相劝,听不进时,要尊重他们,要任劳任怨。” 1406
 

419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父母在,不远遊,遊必有方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父母在世时,不要走远,必须远走时,一定要留下准确的地址。” 1403
 

420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三年无改于父之道,可谓孝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三年内不改父亲的规矩习惯,可算孝了。” 1405
 

421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父母之年,不可不知也。一则以喜,一则以惧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父母年龄,不能不知道。一因长寿而喜,一因年高而惧。” 1407
 

422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古者言之不出,耻躬之不逮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躬:自身。逮(代):做到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古人不轻易说话,是怕自己说到做不到。” 208
 

423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以约失之者,鲜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 约:约束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严于律己,就会少犯错误。” 203
 

424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。”

 【注释】 讷(ne的去声):说话迟钝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君子要言谈简洁,要行动敏捷。” 103
 

425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德不孤,必有邻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高尚的人不会孤独,必有志同道合者相聚。” 201
 

426

 【原文】 子游曰:“事君数,斯辱矣;朋友数,斯疏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 数(硕):屡次。斯:就。

 【译文】 子游说:“在领导面前爱唠叨,就会自取其辱;在朋友面前爱唠叨,就会遭到疏远。” 317
 

 

公冶长篇第五

 
501

 【原文】 子谓公冶长:“可妻也。虽在缧绁之中,非其罪也。”以其子妻之。

 【注释】 缧绁(雷谢):捆人的绳子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评论公冶长:“可以把姑娘嫁给他。虽然坐过牢,但不是他的错。”孔子把女儿嫁给了他。 1119
 

502

 【原文】 子谓南容:“邦有道,不废;邦无道,免于刑戮。”以其兄之子妻之。

 【注释】 妻(气):把…嫁给他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评论南容:“国家太平时,不会倒霉;国家混乱时,不会坐牢。”孔子把侄女嫁给了他。 1120
 

503

 【原文】 子谓子贱:“君子哉若人!鲁无君子者,斯焉取斯?”

 【注释】 斯:指子贱。斯:指品德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评论子贱:“这人是个君子!如果鲁国没有君子,他怎么会有好品德?” 1113
 

504

 【原文】 子贡问曰:“赐也何如?”子曰:“汝,器也。”曰:“何器也?”曰:“琏瑚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琏瑚:宗庙中盛粮食的器皿。

 【译文】 子贡问:“我怎样?”孔子说:“你啊,象器皿一样,只有一种用途。”问:“什么器皿?”答:“琏瑚。” 1128
 

505

 【原文】 或曰:“雍也,仁而不佞。”子曰:“焉用佞?御人以口给,屡憎于人。不知其仁,焉用佞?”

 【注释】 佞(宁去声):能言善辩。御:抵挡。口给:嘴快话多。

 【译文】 有人说:“仲弓有仁德但没口才。”孔子说:“要口才干什么?善于辩驳的人让人讨厌。我不知道他是否称得上有仁德,要口才干什么?” 1135
 

506

 【原文】 子使漆雕开仕。对曰:“吾斯之未能信。”子悦。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要漆雕开当官。漆雕开说:“我还没自信。”孔子听后很高兴。 1109
 

507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道不行,乘桴浮于海。从我者,其由与?”子路闻之喜。子曰:“由也,好勇过我,无所取材。”

 【注释】 桴(扶):木筏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理想无法实现了,我准备乘筏漂到海上。会跟我走的,只有子路吧?”子路听说后很高兴。孔子说:“子路啊,他比我勇敢,但缺乏才能。” 1140
 

508

 【原文】 孟武伯问:“子路仁乎?”子曰:“不知也。”又问。子曰:“由也,千乘之国,可使治其赋也,不知其仁也。“求也何如?”子曰:“求也,千室之邑,百乘之家,可使为之宰也,不知其仁也。“赤也何如?”子曰:“赤也,束带立于朝,可使与宾客言也,不知其仁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宰:负责人,总管。

 【译文】 孟武伯问:“子路的品行到达了仁的境界吗?”孔子说:“不知道。”又问。孔子说:“子路可以做大将,不知他仁否。“冉求怎样?”孔子说:“冉求可以当市长,不知他仁否。“公西赤怎样?”孔子说:“公西赤可以当外长,不知他是仁否。” 1153
 

509

 【原文】 子谓子贡曰:“汝与回也,孰愈?”对曰:“赐也何敢望回!回也闻一以知十,赐也闻一以知二。”子曰:“弗如也,吾与汝弗如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与:赞同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对子贡说:“你和颜回比,谁强些?”子贡说:“我怎能和他比!他能闻一知十,我只能闻一知二。”孔子说:“你是不如他,我同意你的看法。” 1145
 

510

 【原文】 宰予昼寝。子曰:“朽木不可雕也,粪土之墙不可圬也,于予与何诛?”子曰:“始吾于人也,听其言而信其行;今吾于人也,听其言而观其行。于予与改是。”

 【注释】 圬(污):抹墙。

 【译文】 宰予白天睡觉。孔子说:“他象朽木一样无法雕琢,象粪墙一样无法粉刷,我能拿他怎样?”孔子又说:“以前我看人,他说什么,我信什么;现在我看人,听他说,再看他做。因为宰予,我改了过来。” 1148
 

511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吾未见刚者。”或对曰:“申枨。”子曰:“枨也欲,焉得刚?”

 【注释】 枨(成)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我没见过坚强的人。”有人说:“申枨坚强。”孔子说:“申枨欲望太多,怎么能坚强?” 1121
 

512

 【原文】 子贡曰:“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,吾亦欲无加诸人。”子曰:“赐也,非尔所及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子贡说:“我不愿被迫做自己不愿做的事情,我也不愿强迫别人去做。”孔子说:“子贡啊,这不是你能做到的。” 1129
 

513

 【原文】 子贡曰:“夫子之文章,可得而闻也;夫子之言性与天道,不可得而闻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子贡说:“老师的文章,可以听得到;老师有关本性和天道的理论,不是光靠听就能理解的。” 1203
 

514

 【原文】 子路有闻,未之能行,唯恐有闻。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子路听到一件该做的事,没有做完时,就怕又会听到另一件。 603
 

515

 【原文】 子贡问曰:“孔文子何以谓之‘文’也?”子曰:“敏而好学,不耻下问,是以谓之‘文’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子贡问:“孔文子凭什么获得‘文’的称号?”孔子说:“灵敏又好学,向比自己学问差的人请教时,不觉得没面子,所以称为‘文’。” 1020
 

516

 【原文】 子谓子产:“有君子之道四焉:其行也恭,其事上也敬,其养民也惠,其使民也义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评论子产:“具有君子的四种品德:行为谦逊,尊敬上级,关心群众疾苦,用人符合道义。” 1019
 

517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晏平仲善与人交,久而敬之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晏平仲善于交朋友,交往越久,越受人尊敬。” 1001
 

518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臧文仲居蔡,山节藻梲,何如其智也?”

 【注释】 " 蔡:大龟,因蔡国盛产大龟。山节:山形的斗拱。藻梲(桌):画了水草的柱子。"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臧文仲建造自己的宗庙,房顶呈拱形,柱子上画着水草图案,庙内藏着大龟,象天子的宗庙一样,这怎么算明智?” 1004
 

519

 【原文】 子张问曰:“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,无喜色;三已之,无愠色。旧令尹之政,必以告新令尹。何如?”子曰:“忠矣。”曰:“仁矣乎?”曰:“未知,焉得仁?“崔子弑齐君,陈文子有马十乘,弃而违之。至于他邦,则曰:‘犹吾大夫崔子也。’违之。之一邦,则又曰:‘犹吾大夫崔子也。’违之。何如?”子曰:“清矣。”曰:“仁矣乎?”曰:“未知,焉得仁?”

 【注释】 令尹:楚国的宰相。已:罢免。弑(式):下级杀上级。

 【译文】 子张问:“子文三次做宰相时,没感到高兴;三次被罢免时,没感到委屈。卸任前,总是认真地办理交接事宜,怎样?”孔子说:“算忠心了。”问:“算仁吗?”答:“不知道,哪来仁?”又问:“崔子杀了齐庄公,陈文子抛弃家产跑了。到了另一国,他说:‘这里的大夫同崔子一样。’又跑了。再到一国,再说:‘他们同崔子一样。’再跑了。怎样?”孔子说:“算清白了。”问:“算仁吗?”答:“不知道,哪来仁?” 1036
 

520

 【原文】 季文子三思而后行。子闻之曰:“再,斯可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季文子遇事总要思考三次,然后才行动。孔子听说后,说:“思考两次就可以了。” 1005
 

521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宁武子,邦有道则智,邦无道则愚。其智可及也,其愚不可及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宁武子这人,国家太平时,就聪明,国家混乱时,就愚笨。他的聪明可以学得来,他的愚笨别人学不来。” 1015
 

522

 【原文】 子在陈,曰:“归与!归与!吾党之小子狂简,斐然成章,不知所以裁之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在陈国,说:“回去吧!回去吧!家乡的学生们志大才疏,文采扬扬,不知该怎样指导了。” 711
 

523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伯夷、叔齐,不念旧恶,怨是用稀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伯夷、叔齐不记仇,怨恨他们的人也就很少。” 1002
 

524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孰谓微生高直?或乞醯焉,乞诸其邻而与之。”

 【注释】 醯(西):醋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谁说微生直爽?有人向他要醋,他家没有时,却到邻居家要来给人。” 1007
 

525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巧言、令色、足恭,左丘明耻之,丘亦耻之;匿怨而友其人,左丘明耻之,丘亦耻之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甜言蜜语、满脸堆笑、点头哈腰,左丘明认为可耻,我也认为可耻;心怀怨恨跟人交朋友,左丘明认为可耻,我也认为可耻。” 339
 

526

 【原文】 颜渊、季路侍。子曰:“盍各言尔志?”子路曰:“愿车马、衣轻裘,与朋友共,敝之而无憾。”颜渊曰:“愿无伐善,无施劳。”子路曰:“愿闻子之志。”子曰:“老者安之,朋友信之,少者怀之。”

 【注释】 敝:损坏。盍(何):何不。伐:夸耀。施:表白。季路:子路。

 【译文】 颜渊、季路侍奉时。孔子说:“为什么不说说各人的愿望呢?”子路说:“愿将车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,坏了也不遗憾。”颜渊说:“但愿能做到不夸耀优点、不宣扬功劳。”子路说:“您的愿望呢?”孔子说:“但愿老人能享受安乐,少儿能得到关怀,朋友能够信任我。” 935
 

527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已矣乎!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这个社会完了!我没见过明知有错而能自我批评的人。” 318
 

528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十室之邑,必有忠信如丘者焉,不如丘之好学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每十家必定有和我一样讲忠信的人,只是不如我好学而已。” 612
 

 

雍也篇第六

 

601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雍也,可使南面。”

 【注释】 南面:指君主,因为坐北朝南为尊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仲弓可以当君主。” 1101
 

602

 【原文】 仲弓问子桑伯子,子曰:“可也,简。”仲弓曰:“居敬而行简,以临其民,不亦可乎?居简而行简,无乃太简乎?”子曰:“雍之言然。”

 【注释】 无乃:岂不是。

 【译文】 仲弓问子桑伯子这人怎样,孔子说:“还行,办事简明。”仲弓说:“计划严密而又行动简明,以此来管理百姓,不也可以吗?计划粗糙而又行动草率,不也太随便了吗?”孔子说:“你说得对。” 842
 

603

 【原文】 哀公问:“弟子孰为好学?”孔子对曰:“有颜回者好学,不迁怒,不二过。不幸短命死矣,今也则无,未闻好学者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贰:重复。

 【译文】 哀公问:“您的学生中谁好学?”孔子答:“有个叫颜回的好学,不对人发怒,不重复犯错。不幸短命死了,现在却没有,没听说过谁好学。” 1142
 

604

 【原文】 子华使于齐,冉子为其母请粟。子曰:“与之釜。”请益。曰:“与之庾。”冉子与之粟五秉。子曰:“赤之适齐也,乘肥马,衣轻裘,吾闻之也。君子周急不继富。”

 【注释】 釜(斧):约100斤。庾(雨):约40斤。秉:约2000斤

 【译文】 子华出国当大使,冉子请孔子拿点米给子华的母亲。孔子说:“给一百斤。”冉子说:“给多点吧。“加四十斤。”冉子给了两千斤。孔子说:“子华在齐国,坐豪华车,穿名牌衣,我已听说了。君子君子只救济穷人,不添加财富给富人。” 442
 

605

 【原文】 原思为之宰,与之粟九百(斗),辞,子曰:“毋!以与尔邻里乡党乎?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原思在孔子家做总管,孔子给他一万斤粮食,他不要,孔子说:“不要推辞了,给你老家的乡亲们吧!” 1122
 

606

 【原文】 子谓仲弓,曰:“犁牛之子騂且角,虽欲勿用,山川其舍诸?”

 【注释】 騂(辛):红色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讲到仲弓时,说:“他虽然出身贫寒,但他却象小牛犊一样,长出了红红的毛、尖尖的角,适宜于祭祀山神,即使没人想用,山神也不会答应。” 1116
 

607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回也,其心三月不违仁;其余,则日月至焉而已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颜回能做到三个月心中不违反仁道;其他人,只能十天半个月而已。” 1117
 

608

 【原文】 季康子问:“仲由可使从政也与?”子曰:“由也果,于从政乎何有?”曰:“赐也可使从政也与?”曰:“赐也达,于从政乎何有?”曰:“求也可使从政也与?”曰:“求也艺,于从政乎何有?”

 【注释】 何有:有什么困难?没问题。

 【译文】 季康子问:“可以让仲由当官吗?”孔子说:“仲由果断,当好官没问题!”问:“可以让子贡当官吗?”答:“子贡精明,当好官没问题!”问:“可以让冉求当官吗?”说:“冉求多才多艺,当好官没问题!” 1150
 

609

 【原文】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。闵子骞曰:“善为我辞焉!如有复我者,则吾必在汶上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 汶(问):鲁国的界河。

 【译文】 季氏请闵子骞当费市市长。闵子骞说:“请替我婉言谢绝了吧!如果再有人请我,我就逃到外国去。” 1125
 

610

 【原文】 伯牛有疾。子问之,自牖执其手,曰:“亡之,命矣夫!斯人也,而有斯疾也!斯人也,而有斯疾也!”

 【注释】 牖(有):窗户。

 【译文】 伯牛生病。孔子去探问,从窗口握着他的手,说:“快要死了,命该如此吗?这样的人竟然会得这样的病!这样的人竟然会得这样的病! 1138
 

611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贤哉,回也!一箪食,一瓢饮,在陋巷,人不堪其忧,回也不改其乐。贤哉,回也!

 【注释】 箪(单):饭筒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颜回真贤德!一篮饭,一瓢水,在陋巷,人人都愁闷,他却乐在其中。颜回真贤德! 1133
 

612

 【原文】 冉求曰:“非不悦子之道,力不足也。”子曰:“力不足者,中道而废,今汝划。”

 【注释】 划:划定界线,停止前进。

 【译文】 冉求说:“我不是不喜欢您的学说,而是能力不足。”孔子说:“如果是能力不足的话,会半道而废,现在你还没开始,就不想前进了。” 1126
 

613

 【原文】 子谓子夏曰:“汝为君子儒,毋为小人儒。”

 【注释】 儒:读书人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对子夏说:“你要做君子式的学者,不要做小人式的学者。” 706
 

614

 【原文】 子游为武城宰。子曰:“汝得人焉尔乎?”曰:“有澹台灭明者,行不由径,非公事,未偿尝至于偃之室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澹(但)。偃:子游的名。

 【译文】 子游为武城市长。孔子说:“你在那得到了人才吗?“有个叫澹台灭明的人,一贯走正道,没有公事,从不到我家里来。” 1141
 

615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孟之反不伐,奔而殿,将入门,策其马,曰:‘非敢后也,马不达也’。”

 【注释】 伐:夸耀。殿:殿后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孟之反不自夸,打仗撤退时,主动在后面掩护,刚进城门,他策马快速通过欢迎队伍,说:‘不是我有胆走在最后,是马跑不快’。” 1017
 

616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不有祝鮀之佞,而有宋朝之美,难乎免于今之世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 鮀(脱)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没有祝鮀的口才、却有宋朝的美貌,一生难免灾祸。” 1011
 

617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谁能出不由户,何莫由斯道也?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谁能出门不走门,为什么没人走我这条路呢?” 908
 

618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质胜文则野,文胜质则史。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。”

 【注释】 彬彬(宾):搭配恰当。史:言词华丽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一个人如果他的品质胜过文采就会粗野,文采胜过品质就会浮华。只有文采和品质配合恰当,才是君子。” 420
 

619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人之生也,直;罔之生也,幸而免。”

 【注释】 罔(网):欺骗,不正直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人正直,才能生活幸福;不正直的人有时也能生活平安,那只是侥幸逃过了灾难而已。” 212
 

620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知之者不如好之者,好之者不如乐之者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知道学习不如喜欢学习,喜欢学习不如以学习为快乐。” 609
 

621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中人以上,可以语上也;中人以下,不可以语上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中上等天赋的人,可以同他研究高深的学问;中下等天赋的人,不可以同他讨论高深的学问。” 709
 

622

 【原文】 樊迟问智,子曰:“务民之义,敬鬼神而远之,可谓智矣。”问仁,曰:“仁者先难而后获,可谓仁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樊迟问智,孔子说:“做事顺应民心,尊重宗教却远离宗教,就算明智了。”又问仁,答:“吃苦在前、享受在后,就算仁了。” 519
 

623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智者乐水,仁者乐山;智者动,仁者静;智者乐,仁者寿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明智的人喜欢水,仁慈的人喜欢山;明智的人好动,仁慈的人好静;明智的人快乐,仁慈的人长寿。” 513
 

624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齐一变,至于鲁;鲁一变,至于道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齐国的制度经过改革,就能达到鲁国的水平;鲁国的制度经过改革,就能走上正道。” 811
 

625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觚不觚,觚哉!觚哉!”

 【注释】 觚(孤):一种酒具,孔子说该话时,其形状与以前不同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这种祭礼用具,四不象,这是什么用具!” 802
 

626

 【原文】 宰我问曰:“仁者虽告之曰:‘井有仁焉’,其从之也?”子曰:“何为其然也?君子可逝也,不可陷也;可欺也,不可罔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宰我问:“作为一个仁慈的人,如果有人告诉他:‘有个仁慈的人落井了’,他会跳下去吗?”孔子说:“怎么能这样?君子可以去救人,却不可陷进去;可以受欺骗,却不可以盲目行动。” 521
 

627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君子博学于文,约之以礼,亦可以弗叛矣夫!”

 【注释】 约:约束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广泛学习、遵纪守法,就不会误入歧途!” 218
 

628

 【原文】 子见南子,子路不悦。夫子誓之曰:“予所否者,天厌之!天厌之!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会见了风流大美人南子,子路不高兴。夫子发誓说:“若我有歪心,老天讨厌我吧!老天讨厌我吧!” 919
 

629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中庸之为德也,其至乎!民鲜久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 中庸:恰到好处。鲜(显):很少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中庸作为道德标准,可算至高无上了!人们缺少它很久了。” 213
 

630

 【原文】 子贡曰:“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,何如?可谓仁乎?”子曰:“何事于仁!必也圣乎!尧舜其犹病诸!夫仁者,己欲立而立人,己欲达而达人。能近取譬,可谓仁之方也已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子贡说:“如有人能让百姓都得到实惠,又能扶贫济困,怎样?可算仁人吗?”孔子说:“岂止是仁人!必定是圣人!尧舜都做不到!所谓仁人,只要能做到自己想成功时先帮别人成功,自己想得到时先帮别人得到,就可以了。推己及人,可算实行仁的方法。” 527
 

 

述而篇第七


701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述而不作,信而好古,窃比于我老彭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传授知识而不从事创作,相信先人而又爱好古代典籍,我可以自比于商朝时的老彭。” 912
 

702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默而识之,学而不厌,诲人不倦,何有于我哉?”

 【注释】 识(志):记住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将知识默记在心,学习时,不感到满足;教人时,不感到疲倦,对我来说没什么问题。” 916
 

703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德之不修,学之不讲,闻义不能徙,不善不能改,是吾忧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徙:迁移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对品德不进行培养,对学问不进行钻研,听到好人好事不能跟着做,有了错误不能及时改正,这就是我所担忧的。” 332
 

704

 【原文】 子之燕居,申申如也,夭夭如也。

 【注释】 燕居:闲居。申申:衣冠整洁。夭夭:轻松舒适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在家没事时,衣冠整洁,悠闲自在。 1512
 

705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甚矣,吾衰也!久矣,吾不复梦见周公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我衰老得多严重啊!很久没再梦见周公了。” 913
 

706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志于道、据于德、依于仁、游于艺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树立崇高理想、培养高尚品德、心怀仁慈友爱、陶冶高雅情操。” 110
 

707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自行束脩以上,吾未尝无诲焉。”

 【注释】 束脩(修):十条干肉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只要带了见面礼,没有我不教育的人。” 704
 

708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不愤不启、不悱不发,举一隅不以三隅反,则不复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悱(匪):想说却说不出来。隅:角落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不到苦思冥想时,不去提醒;不到欲说无语时,不去引导。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,就不要再教他了。” 710
 

709

 【原文】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,未尝饱也。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有戴孝人在旁时,孔子从未吃饱过。 1510
 

710

 【原文】 子于是日哭,则不歌。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当天哭过,孔子一天就不唱歌。 1504
 

711

 【原文】 子谓颜渊曰:“用之则行,舍之则藏,唯我与尔有是夫!”子路曰:“子行三军,则谁与?”子曰:“暴虎、冯河,死而无悔者,吾不与也。必也临事而惧,好谋而成者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暴虎:空手斗虎。冯河:徒步过河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对颜渊说:“受重用时,就展露才华;不受重用时,就韬光养晦。只有我和你能做到!”子路说:“您带兵作战时,让谁辅助?”孔子说:“徒手斗猛虎、赤脚过深河,至死不悔的人,我不需要。我需要的是那种小心行事、以智谋取胜的人。” 1149
 

712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富而可求也,虽执鞭之士,吾亦为之;如不可求,则从吾所好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如能致富,哪怕是赶车,我也干;如不能,则随我所好。” 921
 

713

 【原文】 子之所慎:斋、战、疾。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慎重的事:斋戒、战争、疾病。 901
 

714

 【原文】 子在齐闻《韶》,三月不知肉味。曰:“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在齐国听《韶乐》,三月不知肉味。他说:“没想到好音乐这样迷人。” 615
 

715

 【原文】 冉有曰:“夫子为卫君乎?”子贡曰:“诺,吾将问之。”入,曰:“伯夷、叔齐,何人也?”曰:“古之贤人也。”曰:“怨乎?”曰:“求仁而得仁,又何怨?”出,曰:“夫子不为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冉有说:“老师打算辅佐卫国的君主吗?”子贡说:“哦,我去问问。”子贡进去后,问:“伯夷、叔齐那种人?”答:“古代贤人啊。”问:“他们后悔吗?”答:“求仁而得仁,后悔什么?”子贡出来说:“老师不会去。” 1032
 

716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饭疏食、饮水、曲肱而枕之,乐亦在其中矣!不义而富且贵,于我如浮云。”

 【注释】 肱(工):胳膊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吃粗粮、喝白水、弯着胳膊当枕头,乐也在其中了!缺少仁义的富贵,对我来说,就象天上的浮云。” 923
 

717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加我数年,五十以学《易》,可以无大过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如果我能多活几年,五十岁学《周易》,就可以无大错了。” 611
 

718

 【原文】 子所雅言:《诗》、《书》、执礼,皆雅言也。

 【注释】 雅言:普通话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有时讲普通话:读诗、读书、举行典礼时,都用普通话。 707
 

719

 【原文】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,子路不对。子曰:“汝奚不曰:其为人也,发愤忘食,乐以忘忧,不知老之将至云尔?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叶公问子路:孔子是怎样的人,子路不回答。孔子说:“你怎么不说:他这个人啊,发愤学习就忘记吃饭,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,不知道快要变老了等等?” 926
 

720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我非生而知之者,好古,敏以求之者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我不是天生就有学问的,只是个喜欢读书、勤奋敏捷地追求知识的人。” 914
 

721

 【原文】 子不语:怪、力、乱、神。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不谈论:怪异、暴力、变乱、鬼神。 903
 

722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三人行,必有我师焉。择其善者而从之,其不善者而改之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三人走路,必有人可作为我的老师。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,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。” 617
 

723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天生德于予,桓魋其如予何?”

 【注释】 予:我。桓魋(环葵)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老天赋予我高尚的品德,追杀我的人能把我怎样?” 907
 

724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二三子,以我为隐乎?吾无隐乎尔,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,是丘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学生们,你们以为我教学有保留吗?我没有保留,我没什么不是同你们一起做的,孔丘就是这样的人。” 712
 

725

 【原文】 子以四教:文、行、忠、信。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教学有四项内容:文献、品行、忠诚、信实。 702
 

726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圣人,吾不得而见之矣;得见君子者,斯可矣。”子曰:“善人,吾不得而见之矣;得见有恒者,斯可矣。无而为有、虚而为盈、约而为泰,难乎有恒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 有恒:持之以恒。无而为有:本来没有却装作有。约:贫穷。乎:于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圣人,我不可能看到了;能看到君子,也就可以了。善人,我不可能看到了;能看到一心向善的人,也就可以了。没有却装作拥有、空虚却装作充实、贫穷却装作富裕,打肿脸充胖子的人,很难一心向善!” 127
 

727

 【原文】 子钓而不纲、弋而不射宿。

 【注释】 纲:网上总绳。弋:用带绳的箭来射鸟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只钓鱼而不撒网、只射飞鸟而不射睡鸟。 1506
 

728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盖有不知而作之者,我无是也。多闻,择其善者而从之,多见而识之,知之次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盖:大概。知之次也:仅次于生而知之者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有一种人,不了解情况就冒然行事,我不会这样。多听,向先进人物学习;多看,把细节牢记在心。就是掌握知识的最好方法。” 227
 

729

 【原文】 互乡难与言,童子见,门人惑。子曰:“与其进也,不与其退也,唯何甚?人洁己以进,与其洁也,不保其往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互乡:地名。与:赞赏。

 【译文】 有个地方风气不正,那里的人不讲道理,该地的一个少年却得到了孔子的接见,学生们都很疑惑。孔子说:“肯定他的进步,不等于认可他过去的错误,何必纠着别人的辫子不放呢?人家改好了,要肯定他有进步,过去的就不要提了。” 715
 

730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仁远乎哉?我欲仁,斯仁至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仁离我们很远吗?我想要仁,仁就来了。” 508
 

731

 【原文】 陈司败问:“昭公知礼乎?”孔子曰:“知礼。”孔子退,揖巫马期而进之,曰:“吾闻君子不党,君子亦党乎?君娶于吴,为同姓,谓之吴孟子。君而知礼,孰不知礼?”巫马期以告,子曰:“丘也幸,苟有过,人必知之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陈司败问:“昭公知礼吗?”孔子说:“知礼。”孔子走后,陈司败对巫马期说:“我听说君子不袒护人,君子也袒护人吗?昭公娶了一个吴国人做夫人,也姓姬,他却将她改名换姓,叫她吴孟子。他也知礼,谁不知礼?”巫马期把这话告诉了孔子,孔子说:“我真幸运,一有错,就必定有人知道。” 1333
 

732

 【原文】 子与人歌而善,必使反之,而后和之。

 【注释】 反:反复。和(贺):跟唱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和别人一起唱歌,如果别人唱得好,就必定要他再唱,然后自己跟着唱。 606
 

733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文,莫吾犹人也。躬行君子,则吾未之有得。”

 【注释】 莫:大约。躬行:身体力行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在理论知识方面,我还过得去;在品德修养方面,我却做得不够好。” 915
 

734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若圣与仁,则吾岂敢?抑为之不厌,诲之不倦。则可谓云尔已矣。”公西华曰:“正唯弟子不能学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抑:只不过是。云尔:这样说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如果说到圣人和仁人,我岂敢当?不过,永不满足地提高修养,不厌其烦地教育学生。则可以这么说。”公西华说:“这正是我们做不到的。” 928
 

735

 【原文】 子疾病,子路请祷。子曰:“有诸?”子路对曰:“有之,《诔》曰:‘祷尔于上下神祗’”子曰:“丘之祷久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 请祷:祈祷。有诸:有这回事吗?诔(垒):祈祷文。祗(其):地神,天神为神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生重病,子路祈祷。孔子说:“有这回事吗?”子路答:“有。我祈祷天神地神保佑您平安。”孔子说:“我早就祈祷了。” 1327
 

736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奢则不逊,俭则固,与其不逊也,宁固。”
 【注释】 固:简陋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奢侈就会骄狂,节约就会寒酸,与其骄狂,宁可寒酸。” 215
 

737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君子坦荡荡,小人长戚戚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君子总是胸怀宽广,小人总是忧愁悲伤。” 407
 

738

 【原文】 子温而厉,威而不猛,恭而安。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温和而又严肃,威武而不凶猛,庄重而又安详。 1201
 

 

泰伯篇第八

 
801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泰伯,其可谓至德也已矣!三以天下让,民无得而称焉。”

 【注释】 泰伯:周文王的哥哥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泰伯的品德高尚极了!三次让出王位,百姓无法用语言来称赞他。” 1014
 

802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恭而无礼则劳,慎而无礼则葸,勇而无礼则乱,直而无礼则绞。君子笃于亲,则民兴于仁;故旧不遗,则民不偷。”

 【注释】 葸(喜):胆怯。绞:说话尖刻。笃(赌):忠实。偷:淡薄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恭敬而无礼则徒劳,谨慎而无礼则胆怯,勇猛而无礼则闯祸,直率而无礼则尖刻。如果领导能真心爱护亲属,则百姓就会崇尚仁爱;如果领导能真心爱护故旧,则百姓就不会冷漠无情。” 838
 

803

 【原文】 曾子有疾,召门弟子曰:“启予足!启予手!《诗》曰:‘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。’而今而后,吾知免夫!小子。”

 【注释】 小子:对弟子的称呼。

 【译文】 曾子得了重病,将学生召集起来,说:“同学们啊,看看我的足!看看我的脚!看看受过伤没有,我一生谨慎,总是小心翼翼,就象站在深渊之旁,就象踩在薄冰之上。现在,我的身体再也不会受伤了!” 1413
 

804

 【原文】 曾子有疾,孟敬子问之,曾子言曰:“鸟之将死,其鸣也哀;人之将死,其言也善。君子所贵乎道者三:动容貌,斯远暴慢矣;正颜色,斯近信矣;出辞气,斯远鄙背矣。笾豆之事,则有司存。”

 【注释】 鄙:粗野。背:背理。笾(边)豆:祭祀用具。有司:主管某方面的官吏。

 【译文】 曾子得了重病,孟敬子来探问,曾子说:“鸟快死时,叫声都很悲哀;人快死时,说话都很善良。君子所重视的问题有三个:表情动人,就可以避免粗暴无理;脸色严肃,就可以得到信任;言谈优雅,就可以避免庸俗荒谬。礼仪方面的事,有人负责。” 444
 

805

 【原文】 曾子曰:“以能问于不能,以多问于寡;有若无,实若虚,犯而不较。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曾子说:“自己才华横溢却向俗人请教,自己知识渊博却向文盲请教;有知识谦虚为没知识,有才能谦虚为没才能,从不计较别人的无理冒犯。从前我的一个朋友就是这样做的。” 229
 

806

 【原文】 曾子曰:“可以托六尺之孤,可以寄百里之命,临大节而不可夺也。君子人与?君子人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尺:一尺23厘米。孤:死去父亲的孩子。

 【译文】 曾子说:“可以托付孤儿,可以托付江山,生死关头,临危不惧的人。是君子吗?当然是君子。” 427
 

807

 【原文】 曾子曰:“士不可以不弘毅,任重而道远。仁以为己任,不亦重乎?死而后已,不亦远乎?”

 【注释】 已:停止。

 【译文】 曾子说:“有志者不可以不培养坚强的意志,因为责任重大而且道路遥远。以实现全人类和平友爱为自己的责任,这样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?为理想奋斗终身,这样的道路不是很遥远吗?” 228
 

808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兴于诗、立于礼、成于乐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以吟诵诗篇抒发热情、以坚守礼法建功立业、以聆听音乐娱悦身心。” 105
 

809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民可,使由之;不可,使知之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群众赞同的,就要执行;群众不理解的,就要向群众解释清楚。” 807
 

810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好勇疾贫,乱也;人而不仁,疾之已甚,乱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疾:厌恶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崇尚勇猛而讨厌贫困的人,是祸害;被人唾弃的没良心的人,是祸害。” 324
 

811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如有周公之才之美,使骄且吝,其余不足观也已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一个人即使有周公一样的美好的才能,如果骄傲吝啬,也就不值一提了。” 327
 

812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三年学,不至于谷,不易得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谷:指奉禄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学了三年,还找不到好工作的人,很少有。” 705
 

813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笃信好学,守死善道;危邦不入,乱邦不居;天下有道则现,无道则隐。邦有道,贫且贱焉,耻也;邦无道,富且贵焉,耻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笃(赌):忠实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坚守信誉,努力学习,誓死主持正义;不入险地,不住乱世;国家太平则一展才华,社会黑暗则隐姓埋名。治世中,贫贱就是耻辱;乱世中,富贵也是耻辱。” 236
 

814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不在那个位置上,就不要想那个位置上的事。” 304
 

815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师挚之始,《关雎》之乱,洋洋乎,盈耳哉!”

 【注释】 师:乐官。挚:人名。乱:合奏。洋洋:丰富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从音乐大师开始独奏,到结尾的合奏,美妙的音乐充满了我的耳朵!” 1309
 

816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狂而不直、侗而不愿、悾悾而不信,吾不知之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 侗(同):幼稚。愿:朴实。悾悾(空):诚恳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狂妄而不直率、幼稚而不老实、看上去忠厚却不讲信用,我无法理解这种人。” 328
 

817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学如不及,犹恐失之。”

 【注释】 及:赶上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学习如同赛跑,惟恐赶不上,赶上了,又怕被超过。” 604
 

818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巍巍乎,舜、禹之有天下也,而不与焉。”

 【注释】 与:参与,夺取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舜、禹真伟大!他们获得天下依靠的不是暴力。” 1006
 

819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大哉,尧之为君也!巍巍乎!唯天为大,唯尧则之。荡荡乎!民无能名焉。巍巍乎!其有成功也,焕乎!其有文章。”

 【注释】 则:效法。名:效法。焕:光辉。文章:制度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尧当君主,伟大崇高,可比于天!他的恩德,无法形容!他的功劳,千古留芳!他的制度,光辉灿烂!” 1027
 

820

 【原文】 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,武王曰:“予有治臣十人。”孔子曰:“才难,不其然乎?唐虞之际,于斯为盛。有妇人焉,九人而已。三分天下有其二,以服事殷;周之德,其可谓至德也已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舜有五个能人而使天下大治,武王说:“我有十个贤才。”孔子说:“人才难得,难道不是这样的吗?尧、舜、武王时期,人才最多,也不过如此,武王的十个贤人中还有一个女性。周文王掌握着国家三分之二的面积,却仍然服从中央的领导。他的品德,真算至高无上了。” 1031
 

821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禹,吾无间然矣。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,恶衣服而美乎黻冕,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。禹,吾无间然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 间(见):找出空隙。菲(匪)薄。黼(扶):祭祀的衣服。冕(免):帽子。沟洫(序):沟渠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禹,无可挑剔。他自己粗茶淡饭,而祭品却很丰盛;自己衣服朴素,而祭服却很华美美;自己宫殿简陋,却尽力兴修水利。禹,无可挑剔。” 1024
 

 

子罕篇第九


901

 【原文】 子罕言:利,与命,与仁。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极少谈论:私利、命运、仁道。 902
 

902

 【原文】 达巷党人曰:“大哉,孔子!博学而无所成名。”子闻之,谓门弟子曰:“吾何执?执御乎?执射乎?吾执御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 达巷:地名。党:500家为一党。

 【译文】 贵族区的人说:“孔子真伟大!博学多才,样样都是专家。”孔子听说后,对学生说:“我的专长是什么?是驾驶?是射击?大概是驾驶吧。” 1207
 

903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麻冕,礼也;今也纯,俭,吾从众。拜下,礼也;今拜乎上,泰也。虽违众,吾从下。”

 【注释】 拜下:在堂下拜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用麻布做礼帽,是以前的规定;现在都用丝绸,比较节约,我随大众。在堂下拜见君主,是以前的规定;现在都堂上拜,没有礼貌。虽然违反大众,我还是赞同在堂下拜。” 1320
 

904

 【原文】 子绝四:毋臆,毋必,毋固,毋我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杜绝四种弊病:不主观臆断,不绝对肯定,不固执己见,不唯我独尊。” 906
 

905

 【原文】 子畏于匡,曰:“文王既没,文不在兹乎?天之将丧斯文也,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;天之未丧斯文也,匡人其如予何?”

 【注释】 兹:我这里。后死者:指孔子自己。与:参与。如予何:奈我何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在匡地被困,他说:“文王死了后,文化遗产不都由我继承吗?老天若要灭绝文化,我就不会掌握这些文化了;老天若不灭绝文化,匡人能把我怎样?” 930
 

906

 【原文】 太宰问于子贡曰:“夫子圣者与?何其多能也?”子贡曰:“固天纵之将圣,又多能也。”子闻之,曰:“太宰知我乎?吾少也贱,故多能鄙事。君子多乎哉,不多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太宰:官名。

 【译文】 太宰问子贡:“老师是圣人吗?为什么如此多才多艺?”子贡说:“老天本来就要他成为圣人,又要他多才多艺。”孔子听说后,说:“太宰了解我吗?我小时候生活艰难,所以会干一些粗活。贵族会有这么多技艺吗?不会有的。” 1212
 

907

 【原文】 牢曰:“子云:‘吾不试,故艺。’”

 【注释】 牢:孔子的弟子。试:被任用。

 【译文】 牢说:“孔子说过:‘我没有被重用,所以学会了许多技艺。’” 1202
 

908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吾有知乎哉?无知也。有鄙夫问于我,空空如也,我叩其两端而竭焉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我知识丰富吗?我无知啊。有个农民问我,他提出的问题,我一无所知,我问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,才彻底清楚了。” 922
 

909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凤鸟不至,河不出图,吾已矣夫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凤凰不飞来,黄河不出图,这些象征出圣人的现象都没出现,看来我完了。” 910
 

910

 【原文】 子见齐衰者,冕衣裳者,与瞽者,见之,虽少,必作;过之,必趋。

 【注释】 齐衰(兹摧):丧服。瞽(鼓):盲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见戴孝的人、穿官服的人、以及盲人,即使是年轻人,也必定站起来;从他们身边过,必定快走。 1522
 

911

 【原文】 颜渊喟然叹曰:“仰之弥高,钻之弥坚;瞻之在前,忽焉在后。夫子循循然善诱人,博我以文,约我以礼,欲罢不能。既竭吾才,如有所立卓尔。虽欲从之,末由也已。”

 【注释】 卓尔:高大的样子。末:没有。由:途径。

 【译文】 颜渊感叹地说:“老师的学问越仰望越觉得高耸,越钻研越觉得深厚;看着就在前面,忽然却在后面。老师步步引导,用知识丰富我,用礼法约束我,想不学都不成。我竭尽全力,仍然象有座高山矗立眼前。我想攀上去,但觉得无路可走。” 1213
 

912

 【原文】 子疾病,子路使门人为臣。病间,曰:“久矣哉,由之行诈也!无臣而为有臣。吾谁欺?欺天乎?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,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!且予纵不得大葬,予死于道路乎?”

 【注释】 门人:孔子的弟子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得了重病,子路让同学当佣人。病情好转后,孔子说:“子路骗我很久了!我没有佣人却冒出来了佣人。我欺骗谁?欺天吗?与其让佣人给我送终,不如让学生给我送终!即使我的丧事办得不隆重,我的尸体还会丢在路上吗?” 934
 

913

 【原文】 子贡曰:“有美玉于斯,韫椟而藏诸?求善贾而沽诸?”子曰:“沽之哉!沽之哉!我待贾者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韫(运):藏。椟(独):大柜子。贾(古):商人。沽(诂):卖出。

 【译文】 子贡说:“假如这有块美玉,是用柜子藏起来呢?还是卖给识货的人呢?”孔子说:“卖出去!卖出去!我等着识货的人。” 925
 

914

 【原文】 子欲居九夷。或曰:“陋,如之何?”子曰:“君子居之,何陋之有?”

 【注释】 九夷:东部少数民族地区。或:有人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想到一个边远地区去住。有人说:“这地方很落后,怎么办?”孔子说:“君子住在那,还有什么落后?” 920
 

915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吾自卫返鲁,然后乐正,《雅》、《颂》各得其所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我从卫国返回鲁国,才把音乐整理好,《雅》、《颂》都安排妥当。” 918
 

916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出则事公卿,入则事父兄,丧事不敢不勉,不为酒困,何有于我哉?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在外献身祖国,在家孝顺父母,尽力办好丧事,不酗酒,对我有什么问题?” 224
 

917

 【原文】 子在川上曰:“逝者如斯夫!不舍昼夜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在河边说:“时光如流水!日夜不停留。” 909
 

918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我没见过喜欢美德如同喜欢美色的人。” 307
 

919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譬如为山,未成一篑,止,吾止也;譬如平地,虽覆一篑,进,吾往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篑(愧):筐。平:把。。填平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譬如堆山,还差一筐,没堆成就停了,功亏一篑是自己造成的;譬如填坑,只倒一筐,继续填下去,坚持不懈是自己决定的。” 226
 

920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语之而不惰者,其回也与!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听我说话毫不懈怠的人,只有颜回吧!” 1103
 

921

 【原文】 子谓颜渊曰:“惜乎!吾见其进也,未见其止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评论颜回:“可惜啊 !我只见他前进,没见他停止。” 1111
 

922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苗而不秀者有矣夫!秀而不实者有矣夫!”

 【注释】 秀:庄稼开花,实,结果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出了苗而不开花的情况是有的!开了花而不结果的情况也是有的!” 319
 

923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后生可畏,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?四十、五十而无闻焉,斯亦不足畏也已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年轻人值得敬佩,怎知后代不如今人?四五十岁还默默无闻的人,就没什么前程了。” 713
 

924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法语之言,能无从乎?改之为贵;逊与之言,能无悦乎,绎之为贵。悦而不绎,从而不改,吾末如之何也已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 法语:合乎法则的话。与:赞扬。绎:分析。末:没有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合情合理的规劝,能不听从吗?改正了错误才是可贵;恭维赞扬的话语,能不令人高兴吗?分析了原因才是可贵。只高兴而不分析、只听从而不改正的人,我是一点办法也没有。” 342
 

925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主忠信,毋友不如己者,过则勿惮改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一切要以忠信为本,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,有错误不要怕改正。” 112
 

926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三军可夺帅也,匹夫不可夺志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三军:周朝12500为一军。匹夫:普通百姓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三军可以剥夺主帅,匹夫不可剥夺志向。” 210
 

927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衣敝縕袍,与衣狐貉者立,而不耻者,其由也与?‘不忮不求,何用不臧?’”子路终身诵之。子曰:“是道也,何足以臧?”

 【注释】 縕(运):绵。狐貉(和):狐皮貉皮。忮(至):嫉妒。臧:好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穿着破旧衣服,与穿着狐皮貉皮衣服的人站在一起,而不感到惭愧的人,大概只有子路吧?‘不嫉妒不贪婪,有何不好?’”子路终身记着这话。孔子知道后,又说:“这是应该做到的,怎值得满足?” 1146
 

928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岁寒,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后凋:最后凋谢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天冷时,才知道松柏最后凋谢。” 207
 

929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智者不惑,仁者不忧,勇者不惧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明智的人不会迷惑,仁爱的人不会忧愁,勇敢的人不会害怕。” 509
 

930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可与共学,未可与适道;可与适道,未可与立;可与立,未可与权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共同学习,不一定能共同进步;共同进步,不一定能共同创业;共同创业,不一定能共同开拓。” 225
 

931

 【原文】 唐棣之华,偏其反而,岂不尔思?室是远而。”子曰:“未之思也,夫何远之有?”

 【注释】 唐棣(地):一种花。尔:你。

 【译文】 有一首诗这样说:“唐棣开花,翩翩摇摆,我能不思念吗?只是离得太远了。”孔子说:“不是真的思念,如果真的思念,再远又有什么关系?” 337
 

 

乡党篇第十


1001

 【原文】 孔子于乡党,恂恂如也,似不能言者;其在宗庙朝廷,便便言,唯谨尔。

 【注释】 恂恂(旬):恭顺。便便(篇上声):口齿伶俐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在乡亲面前,温和恭顺,象不会说话的人;在宗庙朝廷里,口齿清晰,只是很谨慎。 1523
 

1002

 【原文】 朝,与下大夫言,侃侃如也;与上大夫言,訚訚如也;君在,踧踖如也,与与如也。

 【注释】 侃侃(坎):温和快乐。訚訚(银):言谈正直。踧踖(促急):恭而不安。与与:小心谨慎。

 【译文】 上朝时,同下大夫说话,轻松快乐;同上大夫说话,和颜悦色;在国君面前,恭恭敬敬,仪态安详。 1525
 

1003

 【原文】 君召使摈,色勃如也,足躩如也;揖所与立,左右手,衣前后,襜如也;趋进,翼如也;宾退,必复命曰:“宾不顾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 摈(宾的去声):接待宾客。躩(决):走路快的样子。襜(搀):整齐。

 【译文】 国君召孔子去接待来宾,孔子表情庄重,脚步迅速;与两旁的人作揖,左右拱手,衣服前后摆动,很整齐;快速向前时,步伐轻快;来宾走后,必定回报说:“客人走远了。” 1529
 

1004

 【原文】 入公门,鞠躬如也,如不容。立不中门,行不履阈。过位,色勃如也,足躩如也,其言似不足者。摄齐升堂,鞠躬如也,屏气似不息者。出,降一等,逞颜色,怡怡如也。没阶,趋,翼如也。复其位,踧踖如也。

 【注释】 阈(玉):门坎。齐(兹):衣服的下摆。

 【译文】 进入朝廷大门时,走路象鞠躬一样,如同无处容身。不在门中间站立,脚不踩门坎。从君主的座位前经过,表情庄严,脚步轻快,说话好象气不足。提着衣边上堂,象鞠躬,憋着气象没有呼息一样。出来时,每下一个台阶,神态舒展,心情舒畅。下完台阶,步伐加快,如同长了翅膀。回到自己的位置,又显得恭敬谨慎。 1531
 

1005

 【原文】 执圭,鞠躬如也,如不胜。上如揖,下如授。勃如战色,足蹜蹜,如有循。享礼,有容色。私觌,愉愉如也。

 【注释】 圭(归):代表国家的玉器。蹜蹜(宿):小步走路。觌(敌):偷看。

 【译文】 拿着圭时,象鞠躬,如同拿不动。向上举好象作揖,放下来好象交给别人。脸色凝重,战战兢兢,脚步细碎,象沿着一条线走路。献礼时,和颜悦色。便访时,轻松愉快。 1527
 

1006

 【原文】 君子不以绀緅饰,红紫不以为亵服。当暑,袗絺綌,必表而出之。缁衣,羔裘;素衣,麑裘;黄衣,狐裘。亵裘长,短右袂。必有寝衣,长一身有半。狐貉之厚以居。去丧无所不佩。非帷裳,必杀之。羔裘玄冠不以吊。吉月,必朝服而朝。

 【注释】 绀(干):深青透红。緅(邹):黑中透红。袗(诊):单衣。絺(痴):细葛布。綌(西):粗葛布。

 【译文】 君子不用深红色做衣边,红色紫色不可做内衣。夏天,穿单衣,外出必套外套。黑色内衣,配黑色的外套;白色的内衣,配黄色外套;黄色的内衣,配黄色外套。内衣较长,右袖较短。一定要有睡衣,长一身半。坐垫要厚。丧事结束后,无所不佩。不是正式场合的衣服,一定要裁边。吊丧时不穿黑衣、不戴黑帽。每月初一,必穿朝服去朝见。 1533
 

1007

 【原文】 斋,必有明衣,布。斋必变食,居必迁坐。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斋戒沐浴时,必有布做的浴衣。斋戒时,一定要改变平时的饮食,一定要改变住处。 1516
 

1008

 【原文】 食不厌精,脍不厌细。食饐而餲,鱼馁而肉败,不食;色恶,不食;臭恶,不食;失饪,不食;不时,不食;割不正,不食;不得其酱,不食。肉虽多,不使胜食气。惟酒无量,不及乱。沽酒市脯,不食;不撤姜食,不多食。

 【注释】 脍(快):切细的肉。饐(义):陈旧。餲(爱):变质。馁(内的上声):鱼腐烂。脯(府):熟肉干。

 【译文】 粮食尽量精,肉类尽量细。变质的东西不吃;变色的东西不吃,变味的东西不吃;烹饪得不好不吃;不是吃饭的时间不吃;切的不好看不吃;调味品不好不吃。肉类虽多,但不要吃过量。只有酒不限量,但不要喝醉。从集市上买来的酒肉不吃;每餐必有姜,但不多吃。 1532
 

1009

 【原文】 祭于公,不宿肉;祭肉,不出三日。出三日,不食之矣。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参加国家的祭典,分得的祭肉不留过夜;家里的祭肉,不留过三日。过了三日,就不吃了。 1519
 

1010

 【原文】 食不语,寝不言。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吃饭时不说话,睡觉时不说话。 1502
 

1011

 【原文】 虽疏食菜羹,瓜祭,必斋如也。

 【注释】 瓜祭:饭前的祭祀。

 【译文】 即使是粗茶淡饭,饭前也要祭一祭,象斋戒一样严肃。 1511
 

1012

 【原文】 席不正,不坐。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坐席没摆正,不坐。 1501
 

1013

 【原文】 乡人饮酒,杖者出,斯出矣。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乡亲们的饮酒仪式结束时,要等老人出去后,才能出去。 1509
 

1014

 【原文】 乡人傩,朝服而立于阼阶。

 【注释】 傩(挪):阼(做):东面的台阶。

 【译文】 乡亲们举行驱鬼仪式时,要穿朝服站在东边的台阶上。 1507
 

1015

 【原文】 问人于他邦,再拜而送之。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托人给外国的朋友送礼时,一定拜两次送行。 1508
 

1016

 【原文】 康子馈药,拜而受之。曰:“丘未达,不敢尝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季康子送药,孔子拜受了。说:“我对药性不了解,不敢尝。” 1518
 

1017

 【原文】 厩焚。子退朝,曰:“伤人乎?”不问马。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马厩烧了。孔子退朝回来,问:“伤人了吗?”不问马的情况。 808
 

1018

 【原文】 君赐食,必正席先尝之;君赐腥,必熟而荐之;君赐生,必畜之。侍食于君,君祭,先饭。

 【注释】 荐:供奉。

 【译文】 君主赐的食物,孔子一定要摆正先尝;君主赐的鲜肉,一定要煮熟供奉祖先;君主赐的活物,一定要养起来。陪君主吃饭,君主祭祀时,自己先尝。 1526
 

1019

 【原文】 疾,君视之,东首,加朝服,拖绅。

 【注释】 绅:束在腰间的宽带子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生病,君主来探问,孔子面朝东迎接,盖着朝服,拖着带子。 1513
 

1020

 【原文】 君命召,不俟驾行矣。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君主召见时,不等车备好,自己就步行而去。 1505
 

1021

 【原文】 入太庙,每事问。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进太庙,每件事都问。 1301
 

1022

 【原文】 朋友死,无所归,曰:“于我殡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朋友死了,没人办丧事,孔子说:“我来办。” 1514
 

1023

 【原文】 朋友之馈,虽车马,非祭肉,不拜。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朋友的赠品,即使是车马,不是祭肉,不拜。 1515
 

1024

 【原文】 寝不尸,居不容。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睡觉时不要直挺着象死人,在家闲住时不要象正式场合那样严肃。 1503
 

1025

 【原文】 见齐衰者,虽狎,必变;见冕者与瞽者,虽亵,必以貌;凶服者式之,式负版者;有盛馔,必变色而作;迅雷风烈必变。

 【注释】 齐衰(资摧):丧服。狎(霞):亲昵。馔(赚):饮食。

 【译文】 见穿丧服的人,即使再亲密,也一定要严肃;见穿官服的人和盲人,即使再熟悉,也一定要有礼貌;在车上遇到送殡的人,一定身体前倾表示同情,遇见背负版图的人也一样;在重大宴席上,一定表情严肃致谢;遇到打响雷、刮大风,一定表情严肃表示对天的敬畏。 1528
 

1026

 【原文】 升车,必正立,执绥。车中,不内顾,不疾言,不亲指。

 【注释】 绥(随):扶手带。

 【译文】 上车时,一定先站直,然后拉着扶手上车,在车中,不回头,不急切说话,不指指划划。 1520
 

1027

 【原文】 色斯举矣,翔而后集,曰:“山梁雌雉,时哉!时哉!”子路拱之,三戛而作。

 【注释】 戛(夹):鸟叫声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郊游,看见野鸡飞翔一阵后停在树上,孔子神情一变,说:“山脊上的野鸡啊,时运好啊!时运好!”子路向它们拱拱手,野鸡长叫几声飞走了。 1524
 

 

先进篇第十一

 
1101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先进于礼乐,野人也;后进于礼乐,君子也。如用之,则吾从先进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平民因学习优秀而获得官职。贵族因世袭了官职而去学习。如果我用人,就用平民。” 824
 

1102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从我于陈、蔡者,皆不及门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跟我在陈、蔡受苦的人,都不在身边了。” 1105
 

1103

 【原文】 德行:颜渊、闵子骞、冉伯牛、仲弓;言语:宰我、子贡;政事:冉有、季路;文学:子游、子夏。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的学生中,品德高尚的有:颜渊、闵子骞、冉伯牛、仲弓;善于言谈的有:宰我、子贡;善于政事的有:冉有、季路;精通文学的有:子游、子夏。 1136
 

1104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回也,非助我者也,于吾言无所不悦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颜回对我没帮助,我所说的一切他都洗耳恭听。” 1110
 

1105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孝哉!闵子骞,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。”

 【注释】 间(见)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闵子骞真孝顺!外人都赞同他父母兄弟对他的称赞。” 1114
 

1106

 【原文】 南容三复白圭,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。

 【注释】 白圭(归):指诗经中有关言谈谨慎的诗句。妻(气)

 【译文】 南容经常朗诵有关言谈谨慎的诗篇,孔子就把侄女嫁给了他。 1104
 

1107

 【原文】 季康子问:“弟子孰为好学?”孔子对曰:“有颜回者好学,不幸短命死矣,今也则无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季康子问:“您的学生中谁好学?”孔子答:“有个叫颜回的好学,不幸短命死了,现在没有。” 1130
 

1108

 【原文】 颜渊死,颜路请子之车以为之椁。子曰:“才不才,亦各言其子也。鲤也死,有棺而无椁。吾不徒行以为之椁,以吾从大夫之后,不可徒行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椁(果):外层棺材为椁,内层棺材为棺。

 【译文】 颜渊死,颜渊的父亲颜路请孔子卖车给颜渊做椁。孔子说:“有才无才,都是儿子。我的儿子孔鲤死时,有棺而无椁。我不卖车步行为他做椁,因为我做过大夫,不可以步行。” 1147
 

1109

 【原文】 颜渊死,子曰:“噫!天丧予!天丧予!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颜渊死,孔子说:“哎!老天要我的命啊!老天要我的命啊!” 1106
 

1110

 【原文】 颜渊死,子哭之恸。从者曰:“子恸矣!”曰:“有恸乎?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?”

 【注释】 恸(痛):极度悲痛。

 【译文】 颜渊死,孔子痛哭。身边的人说:“您不要过于悲痛了!”孔子说:“过于悲痛了吗?不为他悲痛为谁悲痛?” 1127
 

1111

 【原文】 颜渊死,门人欲厚葬之。子曰:“不可。”门人厚葬之。子曰:“回也视予犹父也,吾不得视犹子也。非我也,夫二三子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颜渊死,学生们要厚葬他。孔子说:“不可。”学生们还是厚葬了他。孔子说:“颜回把我当作父亲,我却没把他当作儿子。不是我要这样,是学生们背着我干的。” 1143
 

1112

 【原文】 季路问事鬼神,子曰:“未能事人,焉能事鬼?“敢问死?”曰:“未知生,焉知死?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季路问怎样侍奉鬼神,孔子说:“人都不能侍奉好,还谈什么侍奉鬼神?“请问死是怎么回事?“生都不了解,还谈什么了解死?” 924
 

1113

 【原文】 闵子侍侧,訚訚如也;子路,行行如也;冉有、子贡,侃侃如也。子乐,“若由也,不得其死然。”

 【注释】 訚訚(音):和颜悦色。行行(杭的去声):刚强。侃侃(坎):理直气壮。

 【译文】 闵子骞在旁侍奉时,一副正直而恭敬的样子;子路侍奉时,一副刚强的样子;冉有、子贡侍奉时,一副温和快乐的样子。孔子乐了,说:“象子路这样,恐怕不得好死。” 1137
 

1114

 【原文】 鲁人为长府。闵子骞曰:“仍旧贯,如之何?何必改作?”子曰:“夫人不言,言必有中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鲁国重建国库。闵子骞说:“仍用旧库,不行吗?何必改建?”孔子说:“此人很少说话,但一开口就说到点子上。” 1134
 

1115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由之瑟,奚为于丘之门?”门人不敬子路。子曰:“由也升堂矣,未入于室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子路弹琴,干嘛要在我这里弹?”学生因此不尊敬子路。孔子知道后,说:“子路的弹得很不错了,只是还不精通而已。” 1131
 

1116

 【原文】 子贡问:“师与商孰贤?”子曰:“师也过,商也不及。”曰:“然则师愈与?”子曰:“过犹不及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子贡问:“子张与子夏谁能干些?”孔子说:“子张做事总是过头,子夏总是差点火候。”说:“那么是子张强些喽?”孔子说:“过头和差点一样。” 1139
 

1117

 【原文】 季氏富于周公,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。子曰:“非吾徒也,小子鸣鼓而攻之,可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季氏比周公还富,然而冉求还在帮他搜括钱财。孔子说:“他不是我的学生,同学们可以敲锣打鼓地声讨他。” 1132
 

1118

 【原文】 柴也愚,参也鲁,师也辟,由也喭。

 【注释】 辟(屁):偏激。喭(燕):刚猛。

 【译文】 高柴愚笨,曾参迟钝,颛孙师偏激,仲由莽撞。 1102
 

1119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回也其庶乎?屡空。赐不受命,而货殖焉,臆则屡中。”

 【注释】 庶(术):差不多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颜回的学问不错了吧?可他却受穷。子贡不相信命运,却能经商致富,对市场行情判断准确。” 1118
 

1120

 【原文】 子张问善人之道。子曰:“不践迹,亦不入于室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子张问做善人的方法。孔子说:“不踏着前人的脚印走,学问也就难以精通。” 216
 

1121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论笃是与,君子者乎?色庄者乎?”

 【注释】 笃(赌):忠诚。与:赞同。色庄:外表庄重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赞赏忠诚的人,是君子?还是伪装的?” 211
 

1122

 【原文】 子路问:“闻斯行诸?”子曰:“有父兄在,如之何其闻斯行之?”冉有问:“闻斯行诸?”子曰:“闻斯行之。”公西华曰:“由也问‘闻斯行诸’,子曰‘有父兄在’;求也问‘闻斯行诸’,子曰‘闻斯行之’。赤也惑,敢问?”子曰:“求也退,故进之;由也兼人,故退之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子路问:“听到就做吗?”孔子说:“有父兄在,怎么能听到就做?”冉有问:“听到就做吗?”孔子说:“听到就做。”公西华说:“仲由问‘听到就做吗’,您说‘有父兄在’;冉求也问‘听到就做吗’,您却说‘听到就做’。我很疑惑,请问这是为什么?”孔子说:“冉求总是退缩,所以要鼓励他;仲由胆大,所以要约束他。” 719
 

1123

 【原文】 子畏于匡,颜渊后。子曰:“吾以汝为死矣。”曰:“子在,回何敢死?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被困于匡地,颜渊最后才来。孔子说:“我以为你死了。”颜渊说:“您在,我怎敢死?” 1123
 

1124

 【原文】 季子然问:“仲由、冉求可谓大臣与?”子曰:“吾以子为异之问,曾由与求之问。所谓大臣者,以道事君,不可则止。今由与求也,可谓具臣矣。”曰:“然则从之者与?”子曰:“弑父与君,亦不从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弑(世):地位低下的人杀地位高的人。

 【译文】 季子然问:“仲由、冉求可算大臣吗?”孔子说:“我以为您问别人,哪知道您问此二人。所谓大臣,应以仁道辅佐君主,不行就不干。现在他二人,可算充数的臣子了。”说:“那么他们是否绝对听话?”孔子说:“弑父和弑君,他们也不会服从。” 1151
 

1125

 【原文】 子路使子羔为费宰。子曰:“贼夫人之子。”子路曰:“有民人焉,有社稷焉,何必读书,然后为学?”子曰:“是故恶夫佞者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子路派子羔当费市市长。孔子说:“这是误人子弟。”子路说:“有人民,有土地,何必读书,才算学习?”孔子说:“这真是强词夺理。” 1144
 

1126

 【原文】 子路、曾皙、冉有、公西华侍坐,子曰:“以吾一日长乎尔,毋吾以也,居则曰,不吾知也,如或知尔,则何以哉?”子路率尔而对曰:“千乘之国,摄乎大国之间,加之以师旅,因之以饥馑,由也为之,比及三年,可使有勇且知方也。”夫子哂之。“求,尔何如?”对曰:“方六七十,如五六十,求也为之,比及三年,可使足民,如其礼乐,以俟君子。“赤,尔何如?”对曰:“非曰能之,愿学焉。宗庙之事,如会同,端章甫,愿为小相焉。“点,尔何如?”鼓瑟稀,铿尔,舍瑟而作,对曰:“异乎三子者之撰。”子曰:“何伤乎?亦各言其志也。”曰:“暮春者,春服既成,冠者五六人,童子六七人,浴乎沂,风乎舞雩,咏而归。”夫子喟然叹曰:“吾与点也。”三子者出,曾皙后。曾皙曰:“夫三子者之言何如?”子曰:“亦各言其志也已矣。”曰:“夫子何哂由也?”曰:“为国以礼,其言不让, 是故哂之。“唯求则非邦也与?“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?“唯赤则非邦也与?“宗庙会同,非诸侯而何?赤也为之小,孰能为之大?”

 【注释】 摄(聂):夹。哂(沈):讥笑。端:礼服的名称。章甫:礼帽的名称。相:司仪。铿(坑):象声字。撰(赚):描述。舞雩(鱼):鲁国祈天求雨的地方。

 【译文】 子路、曾皙、冉有、公西华陪坐,孔子说:“不要顾及我年长,而不敢讲真话。你们经常说,没人理解你们,如果有人理解并重用你们,你们打算咋办?”子路急忙说:“较大国家,夹在大国之间,外有强敌入侵,内有饥荒肆虐,我来管理,只要三年,可使人人有勇气,个个讲道义。”孔子微笑。“冉求,你怎样?”答:“方圆几十里的地方,我来治理,只要三年,可使百姓衣食充足,至于精神文明,要等能人来教化。“公西赤,你怎样?”答:“我不敢说能干好,但愿意学习。祭祀的事,外交的事,我愿穿着礼服,做个助理。“曾点,你怎样?”曾皙弹琴正接近尾声,他铿地一声放下琴,站起来说:“我与他们三位不同。”孔子说:“说说有什么关系?只是各谈各的志向而已。”曾点说:“暮春三月,穿上春天的衣服,约上五六人,带上六七个童子,在沂水边沐浴,在高坡上吹风,一路唱着歌而回。”夫子感叹说:“我欣赏曾点的情趣。”其他三人走后,曾皙问:“他们三人的话怎样?”孔子说:“只是各谈各的志向而已。“您为何笑仲由呢?“治国要讲礼让,他的话一点也不谦虚,所以笑他。“冉求谈的是治国吗?“怎么见得治理方圆几十里的地方就不是治国呢?“公西赤谈的是治国吗?“祭祀和外交,不是国家大事是什么?如果公西赤只能当助理,谁能当总理?” 1154
 

 

颜渊篇第十二

 
1201

 【原文】 颜渊问仁。子曰:“克己复礼为仁。一日克己复礼,天下归仁焉。为仁由己,而由人乎哉?”颜渊曰:“请问其目?”子曰:“非礼勿视,非礼勿听,非礼勿言,非礼勿动。”颜渊曰:“回虽不敏,请事斯语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 复:实现。

 【译文】 颜渊问仁。孔子说:“用坚强的意志、顽强的拼搏精神,主持正义、捍卫道德、维护和平,这就是仁。一旦做到了这一点,普天下的人都会崇敬你、追随你、向你学习。为崇高理想而奋斗要靠的是自己,难道还能靠别人吗?”颜渊说:“请问其详?”孔子说:“违反礼法的事不要看、不要听、不要说、不要做。”颜渊说:“我虽不才,愿照此办理。” 528
 

1202

 【原文】 仲弓问仁。子曰:“出门如见大宾,使民如承大祭。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在邦无怨,在家无怨。”仲弓曰:“雍虽不敏,请事斯语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仲弓问仁。孔子说:“出门时要象会见贵宾一样庄重,建工程时要象举行盛大祭典一样严肃。自己不愿做的,不要强加于人。同事中相处融洽,亲属中和睦友爱。”仲弓说:“我虽不才,愿照此办理。” 522
 

1203

 【原文】 司马牛问仁。子曰:“仁者,其言也訒。”曰:“其言也訒,斯谓之仁已乎?”子曰:“为之难,言之得无訒乎?”

 【注释】 訒(认):难。

 【译文】 司马牛问仁。孔子说:“仁者言谈谨慎。”说:“言谈谨慎,就能叫做仁吗?”孔子说:“做起来很难,言谈能不谨慎吗?” 520
 

1204

 【原文】 司马牛问君子。子曰:“君子不忧不惧。”曰:“不忧不惧,斯谓之君子已乎?”子曰:“内省不疚,夫何忧何惧?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司马牛问君子。孔子说:“君子不忧不惧。”问:“不忧不惧,就能叫做君子吗?”孔子说:“问心无愧,何来忧惧?” 436
 

1205

 【原文】 司马牛忧曰:“人皆有兄弟,我独无。”子夏曰:“商闻之矣:‘死生有命,富贵在天’。君子敬而无失,与人恭而有礼。四海之内,皆兄弟也。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?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司马牛忧伤地说:“别人都有兄弟,唯独我没有。”子夏说:“我听说过:‘死生有命,富贵在天’。君子敬业而不犯错误,对人恭敬而有礼。四海之内,皆兄弟。君子担心什么没有兄弟?” 933
 

1206

 【原文】 子张问明。子曰:“浸润之谮,肤受之诉,不行焉,可谓明也已矣;浸润之谮,肤受之诉,不行焉,可谓远也已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 谮(怎的去声):诬陷。

 【译文】 子张问明。孔子说:“暗中谣言、恶毒诽谤,传到你这里就行不通了,就算英明了,就算看得远了。” 234
 

1207

 【原文】 子贡问政。子曰:“足食、足兵、民信之矣。”子贡曰:“必不得已而去,于斯三者何先?”曰:“去兵。”子贡曰:“必不得已而去,于斯二者何先?”曰:“去食。自古皆有死,民无信不立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子贡问政。孔子说:“确保丰衣足食、军事强大、人民信任。”子贡说:“如果不能同时做到,以上三项中哪项可以去掉?“军事。“如果还不行,剩下二项中哪项可以去掉?“衣食。自古皆有死,缺少人民的信任,国家就要灭亡。” 846
 

1208

 【原文】 棘子成曰:“君子质而已矣,何以文为?”子贡曰:“惜乎,夫子之说君子也!驷不及舌。文,犹质也,质犹文也。虎豹之鞟,犹犬羊之鞟。”

 【注释】 鞟(阔):皮革。

 【译文】 棘子成说:“君子品质好就可以了,何必要有文化?”子贡说:“可惜啊,您这样理解君子,您应为说这话而后悔。文化和品质同样重要。就象虎豹的皮革与犬羊的皮革难以分别一样。” 439
 

1209

 【原文】 哀公问于有若曰:“年饥,用不足,如之何?”有若对曰:“盍彻乎?”曰:“二,吾犹不足,如之何其彻也?”对曰:“百姓足,君孰与不足?百姓不足,君孰与足?”

 【注释】 盍(何):何不。彻:什一税。二:十分之二税。

 【译文】 哀公问有若:“饥荒年,国库空,怎么办?”有若说:“赋税减半。“现在我还嫌税少,怎么能减半?“百姓富裕了,您还会不富裕?百姓贫穷了,您哪来富裕?” 845
 

1210

 【原文】 子张问崇德、辨惑。子曰:“主忠信,徙义,崇德也。爱之欲其生,恶之欲其死。既欲其生,又欲其死,是惑也。‘诚不以富,亦只以异。’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子张问提高品德、明辨是非。孔子说:“以忠信为宗旨,弘扬正义,就可以提高品德。对一个人,爱的时候,就希望他长生不老;恨的时候,就希望他马上去死。既盼他长生,又盼他快死,这就是不辨是非。这样做对自己没好处,只能使人觉得你不正常。” 239
 

1211

 【原文】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。孔子对曰:“君君、臣臣、父父、子子。”公曰:“善哉!信如君不君、臣不臣、父不父、子不子,虽有粟,吾得而食诸?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齐景公问政。孔子说:“君象君、臣象臣、父象父、子象子。”齐景公说:“说得好极了!如果君不象君、臣不象臣、父不象父、子不象子,即使粮食再多,我能吃到吗?” 843
 

1212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片言可以折狱者,其由也与?”子路无宿诺。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仅凭片面之词就可以断案的人,大概只有仲由吧?”子路履行诺言从不拖到第二天。 1115
 

1213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听讼,吾犹人也。必也使无讼乎?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审案,我跟别人一样。我想做的是:使案件消失!” 911
 

1214

 【原文】 子张问政。子曰:“居之无倦,行之以忠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子张问政。孔子说:“勤勉为公,忠心报国。” 810
 

1215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博学于文,约之以礼,亦可以弗叛矣夫!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广泛学习、遵纪守法,就不会误入歧途!” 217
 

1216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君子成人之美,不成人之恶。小人反是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君子帮助人取得成绩,不促使人陷入失败。小人相反。” 416
 

1217

 【原文】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。孔子对曰:“政者,正也。子帅以正,孰敢不正?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季康子问政。孔子说:“所谓政治,就是正直。您以正直做表率,谁还敢不正直?” 823
 

1218

 【原文】 季康子患盗,问于孔子。孔子对曰:“苟子之不欲,虽赏之不窃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季康子苦于盗贼,问孔子怎么办。孔子说:“如果您不贪婪,即使盗窃有赏,也没人去干。” 820
 

1219

 【原文】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:“如杀无道,以就有道,何如?”孔子对曰:“子为政,焉用杀?子欲善,而民善矣。君子之德风,小人之德草,草上之风必偃。”

 【注释】 偃(眼):仆倒。

 【译文】 季康子问政:“如果杀掉恶人,延揽好人,怎样?”孔子说:“您治理国家,怎么要杀人呢?如果您善良,人民自然也就善良。领导的品德象风,群众的品德象草,风在草上吹,草必随风倒。” 844
 

1220

 【原文】 子张问:“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?”子曰:“何哉,尔所谓达者?”子张对曰:“在邦必闻,在家必闻。”子曰:“是闻也,非达也。夫达也者,质直而好义,察言而观色,虑以下人。在邦必达,在家必达。夫闻也者,色取仁而行违,居之不疑。在邦必闻,在家必闻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子张问:“怎样才能显达呢?”孔子说:“你所说的显达是什么意思?”子张说:“国外有名,国内有名。”孔子说:“这是名,不是达。所谓显达,就是品质正直,崇尚道义,善于察言观色,甘心处于人下。这样就会国外显达,国内显达。表面仁义而内心相反、以仁义自居而不疑的人,也能骗取国内外的名声。” 937
 

1221

 【原文】 樊迟从游于舞雩之下。曰:“敢问崇德、修慝、辨惑?”子曰:“善哉问!先事后得,非崇德与?攻其恶,毋攻人之恶,非修慝与?一朝之忿,忘其身以及其亲,非惑与?”

 【注释】 舞雩(鱼):祈雨的地方。慝(特):邪恶的念头。

 【译文】 樊迟陪孔子到鲁国的天坛游览。樊迟问:“请问怎样才能提高品德、改正错误、明辨是非?”孔子说:“问得好!吃苦在前,享受在后,不就能提高品德吗?进行自我批评,不去批评别人,不就能改正错误吗?忍不住一时之气,忘了自己和亲人的安危,不就是糊涂吗?” 128
 

1222

 【原文】 樊迟问仁,子曰:“爱人。”问智,子曰:“知人。”樊迟未达。子曰:“举直措诸枉,能使枉者直。”樊迟退,见子夏曰:“向也吾见于夫子而问智,子曰:‘举直措诸枉,能使枉者直’,何谓也?”子夏曰:“富哉言乎!舜有天下,选于众,举皋陶,不仁者远矣。汤有天下,选于众,举伊尹,不仁者远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 皋陶(高遥)。

 【译文】 樊迟问仁,孔子说:“对人慈爱。”问智,孔子说:“对人了解。”樊迟不理解。孔子说:“以正压邪,能使邪者正。”樊迟退出来,见子夏说:“刚才我见到老师,问什么是智,老师说:‘以正压邪,能使邪者正’,是什么意思?”子夏说:“这话很深刻!舜管理天下,从群众中选拔人才,选了皋陶,邪恶之徒从此销声匿迹。汤管理天下,从群众中选拔人才,选了伊尹,不法之徒从此无影无踪。” 529
 

1223

 【原文】 子贡问友。子曰:“忠告而善导之,不可则止,毋自辱焉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子贡问怎么交友。孔子说:“忠心地劝告,善意地引导,不听则止,不要自取其辱。” 1408
 

1224

 【原文】 曾子曰:“君子以文会友,以友辅仁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曾子说:“君子以知识结交朋友,以朋友辅助仁义。” 410
 

 

子路篇第十三

 

1301

 【原文】 子路问政,子曰:“先之,劳之。”请益。曰:“无倦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子路问政,孔子说:“身先士卒,教人勤奋。”子路请孔子多说一点。孔子说:“不要松懈。” 815
 

1302

 【原文】 仲弓为季氏宰,问政。子曰:“先有司,赦小过,举贤才。”曰:“焉知贤才而举之?”曰:“举尔所知,尔所不知,人其舍诸?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仲弓当了季氏的总管,问政。孔子说:“使下属各司其职,宽容小错,提拔贤才。”仲弓问:“怎知谁是贤才而提拔?”孔子说:“提拔你所知道的,你不知道的,别人会埋没他吗?” 839
 

1303

 【原文】 子路曰:“卫君待子而为政,子将奚先?”子曰:“必也正名乎!”子路曰:“有是哉?子之迂也,奚其正?”子曰:“野哉!由也。君子于其所不知,盖缺如也。名不正,则言不顺;言不顺,则事不成。事不成,则礼乐不兴;礼乐不兴,则刑罚不中;刑罚不中,则民无所措手足。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,言之必可行也。君子于其言,无所苟而已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 苟:苟且,马虎。

 【译文】 子路说:“如果卫国的君主等待您去执政,您首先要做的是什么?”孔子说:“一定是纠正名分呀!”子路说:“是这样的吗?你太迂腐了,纠正名分有什么用?”孔子说:“你太粗野了!君子对于不懂的事情,一般都采取保留意见。名分不正当,说话就不合理;说话不合理,事情就办不成。事情办不成,法律就不能深入人心;法律不能深入人心,刑罚就不会公正;刑罚不公正,则百姓手足无措,不知如何是好。所以领导做事必须说得通、说话必须行得通。领导说话,绝不随便、马虎。” 849
 

1304

 【原文】 樊迟请学稼。子曰:“吾不如老农。”请学为圃。曰:“吾不如老圃。”樊迟出。子曰:“小人哉!樊须也。上好礼,则民莫敢不敬;上好义,则民莫敢不服;上好信,则民莫敢不用情。夫如是,则四方之民,襁负其子而至矣,焉用稼?”

 【注释】 襁(抢):背婴儿的带子。

 【译文】 樊迟请教种庄稼。孔子说:“我不如老农。”请教种蔬菜。说:“我不如菜农。”樊迟出来。孔子说:“樊迟真是个小人!领导重视礼法,则群众不会不敬业;领导重视道义,则群众不会不服从;领导重视信誉,则群众不会不诚实。如果这样的话,则天下百姓都会携儿带女来投奔你,哪用得着你自己种庄稼?” 848
 

1305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诵《诗》三百,授之以政,不达;使于四方,不能专对。虽多,亦奚以为?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读了许多书,让他干工作,却完成不了任务;让他搞公关,却完成不了使命。这样的人,书读得再多,又有什么用?” 618
 

1306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领导自己身正,即使不下达命令,群众也会自觉去做;领导自身不正,即使下达了命令,群众也不会服从。” 814
 

1307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鲁卫之政,兄弟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鲁卫两国的政事,象兄弟一样。” 801
 

1308

 【原文】 子谓卫公子荆:“善居室,始有,曰:‘苟合矣’;少有,曰:‘苟完矣’;富有,曰:‘苟美矣’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评论卫国的公子荆:“善于居家理财,开始有点积蓄时,他说:‘凑合着够了’;稍多时,他说:‘可算钱多了’;富有时,他说:‘可算完美了’。” 1021
 

1309

 【原文】 子适卫,冉有仆。子曰:“庶矣哉!”冉有曰:“既庶矣,又何加焉?”曰:“富之。”曰:“既富矣,又何加焉?”曰:“教之。”

 【注释】 庶(术):多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去卫国,冉有驾车。孔子说:“人真多啊!”冉有说:“人多了,又该做什么?”孔子说:“使他们富起来。“富了后,又该做什么?“使他们受教育。” 840
 

1310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苟有用我者,期月而已可也,三年有成。”

 【注释】 期(鸡)月:一周年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如果有人用我,一年就能初见成效,三年就能大见成效。” 812
 

1311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‘善人为邦百年,亦可以胜残去杀矣。’诚哉!是言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‘善人治国百年,也可以战胜残暴、免除杀戮了。’这话很对啊。” 821
 

1312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如有王者,必世而后仁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如果有英明领袖兴起,一定要经过三十年才能实行仁政。” 804
 

1313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苟正其身矣,于从政乎何有?不能正其身,如正人何?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自己身正,治理国家还会有什么问题?自身不正,又怎能让群众身正?” 819
 

1314

 【原文】 冉子退朝。子曰:“何晏也?”对曰:“有政。”子曰:“其事也。如有政,虽不吾以,吾其与闻之。”

 【注释】 晏:迟。

 【译文】 冉子退朝。孔子说:“怎么这么晚?”答:“有公事要商量。”孔子说:“是私事吧。如果有公事,我虽然没当官,也会知道。” 834
 

1315

 【原文】 定公问:“一言而可以兴邦,有诸?”孔子对曰:“言不可以若是,其几也。人之言曰:‘为君难,为臣不易。’如知为君之难也,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?”曰:“一言而丧邦,有诸?”孔子对曰:“言不可以若是,其几也。人之言曰:‘予无乐乎为君,唯其言而莫予违也。’如其善而莫之违也,不亦善乎?如不善而莫之违也,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?”

 【注释】 几(鸡):差不多。

 【译文】 定公问:“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旺,有这样的话吗?”孔子答:“虽然不可以这样说,但也差不多。有人说:‘做君难,做臣不易。’如果知道做君难了,不几乎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旺吗?”说:“一句话可以亡国,有这样的话吗?”孔子答:“虽然不可以这样说,但也差不多。有的君主说:‘我的乐趣不在于做君主,而在于没人敢违抗我说的话。’如果他的话正确,那很好;如果他的话不对却没人敢反抗,不几乎一句话可以亡国吗?” 850
 

1316

 【原文】 叶公问政。子曰:“近者悦,远者来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叶公问政。孔子说:“使本地人幸福、外地人来移民。” 806
 

1317

 【原文】 子夏为莒父宰,问政。子曰:“无欲速,无见小利。欲速则不达,见小利则大事不成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子夏做莒父的市长,问政。孔子说:“不要只求速度,不要贪图小利。只求速度,往往达不到目的;贪图小利,就做不成大事。” 829
 

1318

 【原文】 叶公语孔子曰:“吾党有直躬者,其父攘羊,而子证之。”孔子曰:“吾党之直者异于是:父为子隐,子为父隐,直在其中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 直躬:坦白直率。攘:偷窃。

 【译文】 叶公对孔子说:“我家乡有正直的人,父亲偷羊,儿子告发了他。”孔子说:“我家乡正直的人不同:父为子隐瞒,子为父隐瞒,正直就在其中了。” 1328
 

1319

 【原文】 樊迟问仁。子曰:“居处恭、执事敬、与人忠,虽之夷狄,不可弃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樊迟问仁。孔子说:“在家守规矩、工作上一丝不苟,待人忠心耿耿,即使到了愚昧之地,也不可背弃这个做人的准则。” 514
 

1320

 【原文】 子贡问曰:“何如斯可谓之士矣?”子曰:“行己有耻,使于四方,不辱君命,可谓士矣。”曰:“敢问其次?”曰:“宗族称孝焉,乡党称悌焉。”曰:“敢问其次?”曰:“言必信,行必果,硜硜然小人哉!抑亦可以为次矣。”曰:“今之从政者何如?”子曰:“噫,斗筲之人,何足算也?”

 【注释】 硜硜(坑):击石声。筲(哨):饭篮。言必信,行必果:说到做到,行动坚决。

 【译文】 子贡问:“怎样才能算个真正的士呢?”孔子说:“做事时,要有羞耻之心;出国访问时,不辱使命。可算士了。“请问次一等的呢?“同宗族的人称赞他孝顺,同乡的人称赞他尊敬师长。“请问再次一等的呢?“说到做到,不问是非地固执己见,当然是小人!但也可以算最次的士了。“现在的领导怎样?“噫,这些鼠目寸光的人,算什么呢?” 445
 

1321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不得中行而与之,必也狂狷乎?狂者进取,狷者有所不为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狷(卷):性情正直,不肯同流合污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我找不到中庸的人交往了,只能与狂妄或拘谨的人交往。狂妄者胆大妄为,拘谨者胆小怕事。” 223
 

1322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南人有言曰:‘人而无恒,不可以作巫医。’善夫!“不恒其德,或承之羞。”子曰:“不占而已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南方人有句话:‘人无恒心,巫医也当不好。’说得好啊!易经上说:‘不能坚守德操,就会蒙受羞辱。’这句话是说,没恒心的人注定一事无成,求卦也没用。” 341
 

1323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君子和睦相处而不同流合污,小人同流合污而不能和睦相处。” 412
 

1324

 【原文】 子贡问曰:“乡人皆好之,何如?”子曰:“未可也。“乡人皆恶之,何如?”子曰:“未可也。不如乡人之善者好之,其不善者恶之。”

 【注释】 乡人:同乡的人。

 【译文】 子贡问:“周围的人都喜欢的人,怎样?”孔子说:“不好。“周围的人都讨厌的人,怎样?“不好。不如周围的好人喜欢、周围的坏人讨厌的人。” 237
 

1325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君子易事而难悦也。悦之不以道,不悦也;及其使人也,器之。小人难事而易悦也。悦之虽不以道,悦也;及其使人也,求备焉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为君子做事容易,但使他高兴却很难。讨好不当,他是不会高兴的;他用人时,总能量材而用。为小人做事难,但使他高兴很容易。讨好不当,他也高兴;他用人时,总是求全责备。” 438
 

1326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君子泰而不骄,小人骄而不泰。”

 【注释】 泰:平静坦然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君子坦荡而不骄狂,小人骄狂而不坦荡。” 413
 

1327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刚毅木讷,近仁。”

 【注释】 讷:说话简洁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刚强、坚毅、朴实、话少,这四种品德接近于仁。” 502
 

1328

 【原文】 子路问曰:“何如斯可谓之士矣?”子曰:“切切偲偲,怡怡如也,可谓士矣。朋友切切偲偲,兄弟怡怡。”

 【注释】 偲偲(思)。

 【译文】 子路问:“怎样才算真正的士呢?”孔子说:“相互鼓励、相互批评、和睦相处,可算士了。朋友间相互鼓励、相互批评,兄弟间和睦相处。” 434
 

1329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善人教民七年,亦可以即戎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 即戎(容):上战场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善人训练百姓七年,也可以让他们当兵打仗了。” 809
 

1330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以不教民战,是谓弃之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不训练就让百姓去打仗,就是让他们去送命。” 805
 

 

宪问篇第十四

 

1401

 【原文】 宪问耻。子曰:“邦有道,谷;邦无道,谷,耻也。“克、伐、怨、欲,不行焉,可以为仁矣?”子曰:“可以为难矣,仁则吾不知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宪:人名。

 【译文】 宪问耻。孔子说:“国家太平时,可以当官;社会黑暗时,当官就是耻辱。”问:“好胜、自夸、怨恨、贪婪,这几种毛病都没有的人,可以算仁吗?”孔子说:“可以算难得了,算不算仁我不知道。” 523
 

1402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士而怀居,不足以为士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士如果恋家,就不配作士了。” 309
 

1403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邦有道,危言危行;邦无道,危行言逊。”

 【注释】 危:正直。逊:谦逊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治世中,言谈正直,行为正直;乱世中,行为正直,言谈谦逊。” 113
 

1404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有德者必有言,有言者不必有德。仁者必有勇,勇者不必有仁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品德好的人一定言谈也好,言谈好的人不一定品德好。高尚的人必定勇敢,勇敢的人不一定高尚。” 516
 

1405

 【原文】 南宫括问于孔子曰:“羿善射、奡荡舟,俱不得其死然;禹、稷躬稼而有天下?”夫子不答。南宫适出,子曰:“君子哉若人,尚德哉若人。”

 【注释】 羿(义)。奡(奥)。稷(计)

 【译文】 南宫括问:“羿善于射箭、奡善于水战,都不得好死;禹、稷都亲自种庄稼,却取得了天下?”孔子不回答。南宫括出去后,孔子说:“此人是君子啊,此人崇尚道德。” 440
 

1406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,未有小人而仁者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君子中有不仁慈的人,而小人中却没有仁慈的人。” 417
 

1407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爱之,能勿劳乎?忠焉,能勿诲乎?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爱护他,能不为他操劳吗?忠于他,能不对他劝告吗?” 214
 

1408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为命,裨谌草创之,世叔讨论之,行人子羽修饰之,东里子产润色之。”

 【注释】 裨谌(币趁)。行人:外交官。东里:地名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郑国的法令,都是由裨谌起草的,世叔审阅的,子羽修饰的,子产润色的。” 826
 

1409

 【原文】 或问子产,子曰:“惠人也。”问子西,曰:“彼哉!彼哉!”问管仲,曰:“人也。夺伯氏骈邑三百,饭疏食,没齿无怨言。”

 【注释】 骈(篇的第二声)

 【译文】 有人问子产怎样,孔子说:“慈善的人。”问子西怎样,说:“他呀!他呀!”问管仲怎样,说:“是个人才。伯氏被他取消了封地,过了一辈子苦日子,直到老死也无怨言。” 1028
 

1410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贫而无怨难,富而无骄易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贫穷而无怨恨很难,富裕而不骄狂容易。” 206
 

1411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孟公绰,为赵、魏老则优,不可以为滕、薛大夫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孟公绰当赵氏、魏氏的总管都能当好,但不能当滕、薛等小国的大夫。” 1008
 

1412

 【原文】 子路问成人,子曰:“若臧武仲之智,公绰之不欲,卞庄子之勇,冉求之艺;文之以礼乐,亦可以为成人矣。”曰:“今之成人者何必然?见利思义,见危授命,久约不忘平生之言,亦可以为成人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 约:贫困。

 【译文】 子路问怎样算完美的人,孔子说:“如果具有臧武仲的智慧,孟公绰的清心寡欲,卞庄子的勇敢,冉求的才艺;再加上知礼懂乐的修养,就可以算完人了。”又说:“现在的完人就不必这样了,见到利益时,考虑道义;见到危险时,奋不顾身;长期贫穷也不忘平日的诺言,也可以算完人了。” 128
 

1413

 【原文】 子问公叔文子于公明贾曰:“信乎?夫子不言、不笑、不取乎?”公明贾对曰:“以告者过也。夫子时然后言,人不厌其言;乐然后笑,人不厌其笑;义然后取,人不厌其取。”子曰:“其然?岂其然乎?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向公明贾询问公叔文子:“他不说、不笑、不取,是真的吗?”公明贾答:“这话过分了。他该说时才说,人不厌其说;快乐时才笑,人不厌其笑;该取时才取,人不厌其取。”孔子说:“是这样吗?难道真是这样吗?” 1033
 

1414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,虽曰不要君,吾不信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防:地名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臧武仲以离开自己的封地作条件,要求册立其后代做大夫,虽说表面上不是要挟君主,但实质上是。” 1009
 

1415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晋文公谲而不正,齐桓公正而不谲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晋文公狡诈而不正直,齐桓公正直而不狡诈。” 1003
 

1416

 【原文】 子路曰:“桓公杀公子纠,召忽死之,管仲不死。”曰:“未仁乎?”子曰:“桓公九合诸侯,不以兵车,管仲之力也。如其仁,如其仁。”

 【注释】 管仲原先辅佐公子纠,公子纠在争夺君位时被齐桓公所杀,管仲转而做了齐桓公的宰相。

 【译文】 子路说:“齐桓公杀公子纠时,召忽殉死,管仲却不去死。管仲不算仁人吧?”孔子说:“齐桓公九合诸侯,不用武力,都是管仲的功劳。这就是仁,这就是仁。” 1030
 

1417

 【原文】 子贡曰:“管仲非仁者与?桓公杀公子纠,不能从死,又相之。”子曰:“管仲相桓公,霸诸侯,一匡天下,民到于今受其赐。微管仲,吾其披发左衽矣。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?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衽(认)。微:没有。谅:遵守信用。渎(独)。

 【译文】 子贡说:“管仲不是仁人吧?齐桓公杀公子纠时,管仲不能为公子纠殉死,反做了齐桓公的宰相。”孔子说:“管仲做齐桓公的宰相,称霸诸侯,一匡天下,人民现在还都享受到他的恩惠。没有管仲,恐怕我们还要受愚昧人的侵扰。岂能拘泥于匹夫匹妇的小节小信?自缢于沟渎而不为人知呢。” 1034
 

1418

 【原文】 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,与文子同升诸公。子闻之,曰:“可以为‘文’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 僎(寻)。

 【译文】 公叔文子推荐一个佣人做了大夫,与他平起平坐。孔子说:“公叔文子可以称为‘文’了。” 1016
 

1419

 【原文】 子言卫灵公之无道也,康子曰:“夫如是,奚而不丧?”孔子曰:“仲叔圉治宾客、祝鮀治宗庙、王孙贾治军旅,夫如是,奚其丧?”

 【注释】 圉(雨)。鮀(驮)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卫灵公之无道,季康子说:“既然如此,为什么不败亡呢?”孔子说:“仲叔圉治接待宾客、祝鮀管理宗庙、王孙贾统帅军队,像这样,怎么会败亡呢?” 841
 

1420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其言之不怍,则为之也难。”

 【注释】 怍(作):惭愧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说话大言不惭,做起来就难了。” 310
 

1421

 【原文】 陈成子弑简公。孔子沐浴而朝,告于哀公曰:“陈恒弑其君,请讨之。”公曰:“告夫三子。”孔子曰:“以吾从大夫之后,不敢不告也。君曰‘告夫三子’者!”之三子告,不可。孔子曰:“以吾从大夫之后,不敢不告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陈成子弑齐简公。孔子沐浴后上朝,向鲁哀公报告:“陈恒把他的君主杀了,请讨伐他。”哀公说:“向三位大夫报告吧。”孔子说:“因为我做过大夫,不敢不报告。君主却说出‘你去向三位大夫报告’的话!”孔子只好向三位大夫报告,他们不同意讨伐。孔子说:“因为我做过大夫,不敢不报告。” 1334
 

1422

 【原文】 子路问事君,子曰:“勿欺也,而犯之。”

 【注释】 犯之:犯颜直谏。

 【译文】 子路问怎样对待上级,孔子说:“不要欺骗,可以犯颜直谏。” 107
 

1423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君子上达,小人下达。”

 【注释】 上达:追求高尚。下达:追求庸俗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君子心怀仁义,小人心怀财利。” 403
 

1424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古之学者为己,今之学者为人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古人学习是为了提高自己,今人学习是为了炫耀于人。” 209
 

1425

 【原文】 蘧伯玉使人于孔子。孔子与之坐而问焉,曰:“夫子何为?”对曰:“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。”使者出,子曰:“使乎!使乎!”

 【注释】 蘧(渠)。

 【译文】 蘧伯玉派使者访问孔子。孔子请使者坐下,然后问:“蘧先生最近在做什么?”答:“他想减少错误,但没做到。”使者出去后,孔子说:“好个使者!好个使者!” 1029
 

1426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不在其位,不谋其政。”曾子曰:“君子思不出其位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不在那个职位,就不要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。”曾子说:“君子考虑问题从不超过自己的职权范围。” 330
 

1427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君子认为说到而没做到很可耻。” 404
 

1428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君子道者三,我无能焉:仁者不忧、智者不惑、勇者不惧。”子贡曰:“夫子自道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君子的三种品德我没做到:仁者不忧、智者不惑、勇者不惧。子贡说:“老师是在说自己呢。” 429
 

1429

 【原文】 子贡谤人,子曰:“赐也,贤乎哉?夫我则不暇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子贡诽谤别人,孔子说:“子贡啊,你就那么好吗?我可没这个闲工夫。” 1112
 

1430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不患人之不己知,患其不能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不怕没人了解自己,就怕自己没有能力。” 314
 

1431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不逆诈,不臆不信,抑亦先觉者,是贤乎?”

 【注释】 逆:迎,预先猜测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不要事先怀疑别人欺诈,不要事先怀疑别人不讲信用,如果能预先觉察到欺诈和撒谎,就是贤人了。” 219
 

1432

 【原文】 微生亩谓孔子曰:“丘何为是栖栖者与?无乃为佞乎?”孔子曰:“非敢为佞也,疾固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微生亩对孔子说:“你为什么四处奔波、到处游说呢?你不就是要显示自己的口才吗?”孔子说:“我不想显示口才,只是因为痛恨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才不得不如此。” 1204
 

1433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骥不称其力,称其德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千里马值得称赞的不是它的力气,而是它的坚韧不拔的品德。” 205
 

1434

 【原文】 或曰:“以德报怨,何如?”子曰:“何以报德?以直报怨,以德报德。”

 【注释】 或:有人。

 【译文】 有人问:“以恩德报答怨恨,怎样?”孔子说:“这样怎么报答恩德?应该以正直报答怨恨,以恩德报答恩德。” 115
 

1435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莫我知也夫!”子贡曰:“何为其莫知子也?”子曰:“不怨天,不尤人,下学而上达。知我者其天乎?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没人了解我啊!”子贡说:“怎么说没人了解您呢?”孔子说:“不埋怨天,不责备人,我学了些平凡的知识,从中领悟了高深的道理。了解我的,大概只有天吧!” 929
 

1436

 【原文】 公伯寮诉子路于季孙。子服景伯以告,曰:“夫子固有惑志于公伯寮,吾力犹能肆诸市朝。”子曰:“道之将行也与?命也;道之将废也与?命也。公伯寮其如命何?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公伯寮在季孙氏面前诬蔑子路。子服景伯将此事告诉了孔子,他说:“季孙氏被公伯寮的谄言所迷惑,我有能力杀了他,将他陈尸街头。”孔子说:“理想能够得到推行,是时运决定的;理想得不到推行,也是时运决定的。公伯寮能把时运怎样?” 932
 

1437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贤者避世,其次避地,其次避色,其次避言。”子曰:“作者七人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 贤:优秀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贤者逃避浑浊的社会,其次逃避动荡的地域,再次避鄙视的目光,最次逃避恶毒的人言。”孔子说:“这样做的有七个人。” 120
 

1438

 【原文】 子路宿于石门,晨门曰:“奚自?”子路曰:“自孔氏。”曰:“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?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子路在石门睡觉,看门的说:“哪来?”子路答:“从孔子那里来。”问:“是那个明知做不到却还要去做的人吗?” 1205
 

1439

 【原文】 子击磬于卫,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,曰:“有心哉,击磬乎?”既而曰:“鄙哉,硁硁乎?莫己知也,斯则己而已矣。深则厉,浅则揭。”子曰:“果哉!末之难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 末:没有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在卫国击磬,一个背背篓的人从门前走过,他说:“击磬的人,有心思啊!”一会又说:“硁硁之声真庸俗?没人理解有什么关系?独善其身就是了。好比过河,水深就索性穿着衣服游过去,水浅就撩起衣服趟过去。”孔子说:“说得真干脆!没有什么可责问他的了。” 1214
 

1440

 【原文】 子张曰:“《书》云:‘高宗谅阴,三年不言。’何谓也?”子曰:“何必高宗,古之人皆然。君薨,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。”

 【注释】 谅阴:为天子守丧。薨(轰)。

 【译文】 子张问:“书上说:‘商朝的高宗守孝,三年不议政。’是什么意思?”孔子说:“不止是高宗,古人都这样。君主死了,百官三年内都听从宰相安排,各司其职。” 1414
 

1441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上好礼,则民易使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领导尊崇道德规范,群众就乐意听指挥。” 803
 

1442

 【原文】 子路问君子,子曰:“修己以敬。”曰:“如斯而已乎?”曰:“修己以安人。”曰:“如斯而已乎?”曰:“修己以安百姓。修己以安百姓,尧舜其犹病诸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子路问君子,孔子说:“提高自己的修养,对人恭敬谦逊。“这样就行了吗?“提高自己的修养,使人心安。“这样就行了吗?“提高自己的修养,使百姓过上太平的生活。这一点,尧舜都难做到。” 441
 

1443

 【原文】 原壤夷俟,子曰:“幼而不逊悌,长而无述焉,老而不死,是为贼。”以杖叩其胫。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原壤叉开双腿坐着等孔子,孔子说:“你小时候就不懂礼貌,长大了一事无成,你这个老不死,真是个害人精。”用手杖敲打他的小腿。 1018
 

1444

 【原文】 阙党童子将命,或问之曰:“益者与?”子曰:“吾见其居于位也,见其与先生并行也。非求益者也,欲速成者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夷:叉腿而坐。俟:等待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外婆家的童子来传话,有人问:“是个要求上进的孩子吗?”孔子说:“我见他与长辈同坐同行。他不是个要求上进的人,而是个急于求成的人。” 1025
 

 

卫灵公篇第十五

 
1501

 【原文】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,孔子对曰:“俎豆之事,则尝闻之矣;军旅之事,未之学也。”明日逐行。

 【注释】 俎(祖)豆:祭祀器皿。

 【译文】 卫灵公向孔子询问排兵布阵之法,孔子说:“礼仪方面的事,我还懂一点;用兵打仗的事,我没学过。”孔子第二天就离开了卫国。 831
 

1502

 【原文】 在陈绝粮,从者病,莫能兴。子路愠见曰:“君子亦有穷乎?”子曰:“君子固穷,小人穷斯滥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在陈国断粮时,跟随的学生都饿得走不动路。子路埋怨地说:“君子也有穷困潦倒的时候吗?”孔子说:“君子虽穷,但穷不失志;小人一旦穷了,就自暴自弃、一蹶不振了。” 431
 

1503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赐也,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?”对曰:“然,非与?”曰:“非也,予一以贯之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子贡啊,你以为我是学得多才记得住的吗?“对,难道不是吗?“不是,我是用一个基本思想贯彻始终的。” 714
 

1504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由,知德者鲜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仲由啊,理解道德的人太少了。” 202
 

1505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无为而治者,其舜也与?夫何为哉?恭己正南面而已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不发号施令就能治理好天下的人,只有舜吧!他做了些什么呢?只不过是庄严地坐走宝座上而已。” 822
 

1506

 【原文】 子张问行,子曰:“言忠信,行笃敬,虽蛮貊之邦,行矣;言不忠信,行不笃敬,虽州里,行乎哉?立,则见其参于前也;在舆,则见其倚于横也。夫然后行。”子张书诸绅。

 【注释】 笃(赌):忠实。貊(末)。舆:车。

 【译文】 子张问什么是正确的行为,孔子说:“说话要忠信,行为要诚实,即使到了偏远地区,也能事业顺利;否则,即使在繁华都市,能顺利吗?站立的时候,忠信诚实这几个字好象就矗立眼前;坐车的时候,这几个字好象就贴在车窗上。这样到哪都会畅通无阻。”子张将这话写在腰带上。 240
 

1507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直哉!史鱼。邦有道如矢,邦无道如矢。君子哉!蘧伯玉。邦有道则仕,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史鱼真正直啊!国家政治清明时,他象箭一样直,国家政治黑暗时,他也象箭一样直。蘧伯玉真是个君子!国家政治清明时,他就出来做官,国家政治黑暗时,他就藏而不露地隐居起来。” 1022
 

1508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可与言而不与之言,失人;不可与言而与之言,失言。智者不失人,亦不失言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遇到可以说的人却不说,就会失去可与说话的人;遇到不可说的人却说了,就是说话冒失。聪明的人既不去可交谈的人,也不言谈冒失。” 338
 

1509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志士仁人,无求生以害仁,有杀身以成仁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志士仁人中,没有贪生怕死出卖正义的人,却有舍生忘死维护正义的人。” 220
 

1510

 【原文】 子贡问为仁,子曰:“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。居是邦也,事其大夫之贤者,友其士之仁者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子贡问怎样实现仁,孔子说:“工人要做好工,必先磨好工具。生活在那里,就要追随那里的品德高尚的领导,结交那里的仁义之士。” 518
 

1511

 【原文】 颜渊问为邦,子曰:“行夏之时,乘殷之辂,服周之冕,乐则《韶》《舞》,放郑声,远佞人。郑声淫,佞人殆。”

 【注释】 辂(路):车。

 【译文】 颜渊问怎样治理国家,孔子说:“用夏朝的历法,乘商朝的车辆,戴周朝的礼帽,提倡高雅音乐,禁止糜糜之音,疏远夸夸其谈的人。糜糜之音淫秽,夸夸其谈的人危险。” 836
 

1512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人没有长远的考虑,必定有眼前的忧愁。” 305
 

1513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己矣乎?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这个社会完了?我没见过喜欢美德如同喜欢美色的人。” 315
 

1514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臧文仲其窃位者与?知柳下惠之贤,而不与立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臧文仲是窃居官位的人吗?明知柳下惠品德高尚,却不推荐他做官。” 1010
 

1515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躬自厚而薄责于人,则远怨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多责备自己,少责备别人,就可以避免怨恨。” 108
 

1516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不曰‘如之何?如之何?’者,吾末如之何也已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遇事不想着‘怎么办,怎么办’的人,我不知道对他怎么办。” 329
 

1517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群居终日,言不及义,好行小慧,难矣哉!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整天和小人聚在一起,说话不讲道义,喜欢耍小聪明,这样的人真难办!” 322
 

1518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君子义以为质,礼以行之,逊以出之,信以成之。君子哉!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崇尚道义、遵纪守法、说话谦逊、做事守信,就是君子了!” 423
 

1519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君子病无能焉,不病人之不己知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君子只怕自己无能,不怕没人了解自己。” 316
 

1520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。”

 【注释】 没(莫)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君子担心至死也没好名声。” 405
 

1521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君子求诸己,小人求诸人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君子求自己,小人求别人。” 408
 

1522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君子矜而不争,群而不党。”

 【注释】 矜(今):庄重。党:结党营私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君子举止庄重,与世无争;团结群众,又不结党营私。” 409
 

1523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君子不以言举人,不以人废言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君子不会因为某人说话动听而举荐他,不会因为某人品德不好而不采纳他的善意规劝。” 414
 

1524

 【原文】 子贡问曰:“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乎?“其恕乎?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子贡问:“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吗?”孔子说:“那就是恕字吧?自己不愿意的,不要强加于人。” 116
 

1525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吾之于人也,谁毁谁誉?如有所誉者,其有所试矣。斯民也,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我对人,诋毁过谁?称赞过谁?我称赞过的人,一定先经过了考验。夏、商、周三代的人都是这样做的,所以三代都能走在正道上。” 230
 

1526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吾犹及史之缺文也,有马者借人乘之,今无矣夫!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我还能见到史书上因存在怀疑而空缺文字的情况,现在没这种事了!” 1310
 

1527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巧言乱德,小不忍则乱大谋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听从花言巧语就会丧失自己的美德,小事不忍耐就会搅乱大事情。” 311
 

1528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众恶之,必察焉;众好之,必察焉。”

 【注释】 恶(误)。好(号)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众人厌恶的,必须仔细观察;众人喜欢的,必须仔细观察。” 111
 

1529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人能弘道,非道弘人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人能弘扬道义,不是道义能壮大人的门面。” 204
 

1530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过而不改,是谓过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有错不改,这才是真错。” 306
 

1531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吾尝终日不食,终夜不寝,以思。无益,不如学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我曾整天不吃、整夜不睡,来思考。结果没好处,还不如学习。” 614
 

1532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君子谋道不谋食。耕也,馁在其中矣;学也,禄在其中矣。君子忧道不忧贫。”

 【注释】 馁(内的第三声)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君子谋求掌握治国之道而不谋求食物。耕田,有时还会挨饿;学道,却能拿奉禄。君子只担心没学好道,不担心贫穷。” 426
 

1533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智及之,仁不能守之,虽得之,必失之;智及之,仁能守之,不庄以莅之,则民不敬;智及之,仁能守之,庄以莅之,动之不以礼,未善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莅(立):临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凭智慧得到权力,但缺少人品,即使得到了,也必然会失去;凭智慧得到权力,人品也好,但不严肃认真地管理,则不受群众尊敬;凭智慧得到权利,人品好,工作态度也好,但所作所为不符合道德规范,那也是不完善的。” 524
 

1534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君子不可小知,而可大受也;小人不可大受,而可小知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君子不可做小事,而可接受重大使命;小人不可接受重大使命,而只能做小事。” 424
 

1535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民之与仁也,甚与水火。水火,吾见蹈而死者矣,未见蹈仁而死者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人民对仁政的需要,比水火更迫切。水火虽有利于人,人有时却会蹈之而死,我没见过蹈仁而死的。” 517
 

1536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当仁不让于师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面对仁道,在老师面前也不要谦让。” 501
 

1537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君子贞而不谅。”

 【注释】 贞:正,大信。谅:小信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君子顾大节而不计小信。” 402
 

1538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事君,敬其事而后其食。”

 【注释】 食:报酬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对待上级要先办好事,然后再谈拿报酬。” 104
 

1539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有教无类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。” 701
 

1540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道不同,不相为谋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立场不同、观点不同,也就不要相互商议了。” 303
 

1541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辞达而已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 辞达:表达清楚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话说清楚就可以了。” 101
 

1542

 【原文】 师冕见,及阶,子曰:“阶也。”及席,子曰:“席也。”皆坐,子告之曰:“某在斯,某在斯。”师冕出,子张问曰:“与师言之道与?”子曰:“然,固相师之道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相:帮。

 【译文】 鲁国的乐官来见孔子。走到台阶前,孔子说:“这是台阶。”走到坐席前,孔子说:“这是坐席。”都坐好后,孔子告诉他:“某人在这,某人在那。”乐官走后,子张问:“这是同盲人交谈的方法吗?”孔子说:“是的,这就是帮助盲人的方法。” 1530
 

 

季氏篇第十六

 
1601

 【原文】 季氏将伐颛臾,冉有、季路见于孔子曰:“季氏将有事于颛臾。”孔子曰:“求,无乃尔是过与?夫颛臾,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,且在邦域之中矣。是社稷之臣也,何以伐为?”冉有曰:“夫子欲之,吾二臣皆不欲也。”孔子曰:“求,周任有言曰:‘陈力就列,不能者止’,危而不持,颠而不扶,则将焉用彼相矣?且尔言过矣,虎兕出于柙,龟玉毁于椟中,是谁之过与?”冉有曰:“今夫颛臾,固而近于费,今不取,后世必为子孙忧。”孔子曰:“求,君子疾夫舍曰‘欲之’,而必为之辞。丘也闻有国有家者,不患寡而患不均,不患贫而患不安。盖均无贫,和无寡,安无倾。夫如是,故远人不服,则修文德以来之;既来之,则安之。今也与求也,相夫子,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,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,而谋动干戈于邦内,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,而在萧墙之内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颛臾(专鱼)。虎兕(四)

 【译文】 季氏要攻打颛臾,冉有、季路去见孔子说:“季氏快要攻打颛臾了。”孔子说:“冉求,这不是你的错吗?颛臾曾做过先王的东蒙主,而且就在鲁国境内。是鲁国的一部分,为何要打它?”冉有说:“季氏要打的,我二人都不想打。”孔子说:“冉求,有句老话说:‘在其位就要尽其责,不然就辞职’,危险时不支持,跌倒时不搀扶,要你这个助手何用?而且,你还说错了,虎兕跑出笼子,龟玉毁在盒中,是谁的错?”冉有说:“现在颛臾城墙坚固,又离费城很近,现在不夺过来,将来会成为子孙的后患。”孔子说:“冉求,君子痛恨那种不说自己‘想要’,却要找理由辩解的人。我听说有国有家的人,不怕钱少而怕不平均,不怕贫穷而怕不安定。因为,平均了就没有贫穷,大家和睦就感觉不到人少,安定了就没有危险。这样,如果远方的人不服,就用仁政招徕他们;来了之后,就要安抚他们。现在你二人辅助季氏,远人不服却不能招徕他们,国家分崩离析却不能保全,反而想着在国内使用武力,我只怕季孙的危险不在颛臾,而在自己的内部。” 853
 

1602

 【原文】 孔子曰:“天下有道,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;天下无道,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。自诸侯出,盖十世希不失矣;自大夫出,五世希不失矣;陪臣执国命,三世希不失矣。天下有道,则政不在大夫;天下有道,则庶人不议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天下太平时,实权都在中央。天下混乱时,实权都在地方。实权在省级,最多能传十代,很少有不垮台的;实权在市级,传了五代很少有不垮台的;县级官员为所欲为,经过三代很少有不垮台的。天下太平,则实权不在地方;天下太平,则百姓不会抱怨社会。” 847
 

1603

 【原文】 孔子曰:“禄之去公室,五世矣;政逮于大夫,四世矣。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 三桓:鲁国掌握实权的三个家族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中央丧失实权,已经五代了;权力落到大夫手中,已经四代了。所以三桓的子孙也衰微了。” 827
 

1604

 【原文】 孔子曰:“益者三友,损者三友。友直、友谅、有多闻,益矣;友便辟、友善柔、友便佞,损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有益的朋友有三种,有害的朋友有三种。与正直的人交朋友、与诚实的人交朋友、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,有益处;与走邪门歪道的人交朋友、与谗媚奉迎的人交朋友、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,有害处。” 231
 

1605

 【原文】 孔子曰:“益者三乐,损者三乐。乐节礼乐、乐道人之善、乐多贤友,益矣;乐骄乐、乐逸游、乐宴乐,损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有益的爱好有三种,有害的爱好有三种。爱好礼乐、爱好称赞别人的优点,爱好广结善友,有益处;爱好放荡、爱好闲逛、爱好大吃大喝,有害处。” 233
 

1606

 【原文】 孔子曰:“侍于君子有三愆:言未及之而言,谓之躁;言及之而不言,谓之隐;未见颜色而言,谓之瞽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陪君子说话要注意三种毛病:没到说的时候就说,叫做急躁;到该说的时候不说,叫做隐瞒;不顾对方的表情就说,叫做睁眼瞎。” 432
 

1607

 【原文】 孔子曰:“君子有三戒:少之时,血气未定,戒之在色;及其壮也,血气方刚,戒之在斗;及其老也,血气既衰,戒之在得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君子有三件事要警戒:年轻时,血气还不成熟,要戒女色;年壮时,血气正旺盛,要戒争斗;年老时,血气已衰落,要戒贪婪。” 437
 

1608

 【原文】 孔子曰:“君子有三畏:畏天命、畏大人、畏圣人之言。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,狎大人,侮圣人之言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君子有三件事要敬畏:敬畏自然规律、敬畏大人物、敬畏圣人的话。小人不懂自然规律因而也就不敬畏自然,不尊重大人物,戏侮圣人的言论。” 433
 

1609

 【原文】 孔子曰:“生而知之者,上也;学而知之者,次也;困而学之,又其次也;困而不学,民斯为下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生来就知道的,是上等人;学习后才知道的,是二等人;遇到困难才学习的,是三等人;遇到困难也不学习的,这就是下等人了。” 619
 

1610

 【原文】 孔子曰:“君子有九思:视思明、听思聪、色思温、貌思恭、言思忠、事思敬、疑思问、忿思难、见得思义。”

 【注释】 明:看得清为明。聪:听得清为聪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君子有九种事情要考虑:看要考虑是否看清楚了、听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、脸色要考虑是否温和、表情要考虑是否谦恭、言谈时要考虑是否忠诚、工作时要考虑是否敬业、疑问时要考虑请教、愤怒时要考虑后患、见到好处时要考虑道义。” 435
 

1611

 【原文】 孔子曰:“见善如不及、见不善如探汤,吾见其人矣,吾闻其语矣。隐居以求其志、行义以达其道,吾闻其语矣,未见其人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见到善良,要象赶不上似的;见到不善,要象被水烫了似的。我见到过这样的人,我听到过这样的话。隐居起来寻求自己的志向、维护正义实现自己的理想,我听到过这样的话,没见到过这样的人。” 235
 

1612

 【原文】 齐景公有马千驷,死之日,民无德而称焉;伯夷、叔齐饿于首阳之下,民到于今称之。其斯之谓与?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齐景公有四千匹马,死的时候,百姓觉得他没什么德行值得称赞;伯夷、叔齐饿在首阳山下,百姓至今称赞他们。 232
 

1613

 【原文】 陈亢问于伯鱼曰:“子亦有异闻乎?”对曰:“未也。尝独立,鲤趋而过庭。曰:‘学诗乎?’对曰:‘未也。’‘不学诗,无以言。’鲤退而学诗。他日,又独立,鲤趋而过庭。曰:‘学礼乎?’对曰:‘未也。’‘不学礼,无以立。’鲤退而学礼,闻斯二者。”陈亢退而喜曰:“问一得三:闻诗,闻礼,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陈亢(刚)。伯鱼:孔子的儿子。

 【译文】 陈亢问伯鱼:“你学到了密传吗?”伯鱼答:“没有。有一次他一个人站在那,我快步过庭。他问:‘学诗了吗?’我说:‘没有。’‘不学诗,就不能掌握说话的技巧。’我回去学诗。又一次他又一个人站在那,我快步过庭。他问:‘学礼了吗?’我说:‘没有。’‘不学礼,就不能立足于社会。’我回去学礼,就听过这两次。”陈亢回去高兴地说:“问一件事,得到三方面收获:知道诗的作用,礼的作用,又知道了君子并不偏爱自己的儿子。” 622
 

1614

 【原文】 邦君之妻,君称之曰夫人,夫人自称曰小童,邦人称之曰君夫人,称诸异邦曰寡小君,异邦人称之亦曰君夫人。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国君的妻子,国君称她为夫人,夫人自称为小童,国人称她为君夫人,国人在外国人面前称她为寡小君,外国人也称她为君夫人。 1325
 

 

阳货篇第十七


1701

 【原文】 阳货欲见孔子,孔子不见,馈孔子豚。孔子时其亡也,而往拜之。遇诸途,谓孔子曰:“来,予与尔言”曰:“怀其宝而迷其邦,可谓仁乎?”曰:“不可。“好从事而亟失时,可谓智乎?”曰:“不可。“日月逝矣,岁不我与。”孔子曰:“诺,吾将仕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阳货想见孔子,孔子不见,他便送给孔一只熟乳猪,想让孔子去他家致谢。孔子乘他不在家时,去拜谢。却在半路上碰到了,他对孔子说:“来,我有话要说。”孔子走过去,他说:“自己身怀本领却任凭国家混乱,能叫做仁吗?”孔子说:“不能。“想做大事却总是不去把握机遇,能叫做明智吗?“不能。“时光一天天过去,岁月不等人啊。“好吧,我准备做官。” 1217
 

1702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性相近也,习相远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人的本性是相近的,只是习俗使人有了差别。” 703
 

1703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唯上智与下愚不移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只有上等人聪明和下等人愚蠢是不可改变的。” 904
 

1704

 【原文】 子之武城,闻弦歌之声。夫子莞尔而笑曰:“割鸡焉用牛刀?”子游对曰:“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:‘君子学道则爱人,小人学道则易使也。’”子曰:“二三子,偃之言是也,前言戏之耳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去武城,听到弹琴唱歌的声音。孔子微微一笑说:“杀鸡哪用得上宰牛的刀?”子游对他说:“以前我听您说过:‘君子学道就会爱护别人,小人学道就会服从指挥。’”孔子说:“同学们,子游说得对,刚才我是在开玩笑。” 621
 

1705

 【原文】 公山弗扰以费叛,召,子欲往。子路不悦,曰:“末之也已?何必公山氏之之也?”子曰:“夫召我者而岂徒哉?如有用我者,吾其为东周乎?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公山弗扰占据费市反叛,来召孔子,孔子想去。子路不高兴地说:“没地方去就算了,何必到他那里去?”孔子说:“他来召我,难道是说空话?如果有人肯用我,我也许就会建立又一个强盛的王朝。” 931
 

1706

 【原文】 子张问仁于孔子,孔子曰:“能行五者于天下,为仁矣。“请问之?”曰:“恭、宽、信、敏、惠,恭则不侮,宽则得众,信则人任焉,敏则有功,惠则足使人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子张问仁,孔子说:“能在天下推行五种品德,就是仁了。“哪五种?”说:“庄重、宽厚、诚实、勤敏、慈惠,庄重就不会受侮辱,宽厚就会得到拥护,诚实就会受到重用,勤敏就会获得成功,慈惠就会有本钱使用人。” 525
 

1707

 【原文】 佛肸召,子欲往。子路曰:“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:‘亲于其身为不善者,君子不入也。’佛肸以中牟叛,子之往也,如之何?”子曰:“然,有是言也。不曰坚乎,磨而不磷;不曰白乎,涅而不缁。吾岂瓠瓜也哉?焉能系而不食?”

 【注释】 佛肸(必西)。磷:损伤。缁(兹):黑。匏(袍):一种不能吃的瓜。

 【译文】 佛肸召孔子去,孔子想去。子路说:“以前我听您说过:‘亲自做了坏事的人那里,君子是不去的。’佛肸占据中牟反叛,你却要去,怎么解释?”孔子说:“对,我说过。没听说过坚硬的东西吗?磨也磨不坏;没听说过洁白的东西吗?染也染不黑。我岂能象个瓠瓜?光挂在那里而不让人吃呢?” 936
 

1708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由也,汝闻六言六蔽矣乎?”对曰:“未也。“居,吾语汝。好仁不好学,其蔽也愚;好智不好学,其蔽也荡;好信不好学,其蔽也贼;好直不好学,其蔽也绞;好勇不好学,其蔽也乱;好刚不好学,其蔽也狂。”

 【注释】 居:坐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仲由啊,你听说过六种品德六种弊病吗?“没有。“坐下,我对你说。好仁不好学,弊病是愚蠢;好智不好学,弊病是放纵;好信不好学,弊病是害人;好直不好学,弊病是刻薄;好勇不好学,弊病是破坏;好刚不好学,弊病是狂妄。” 344
 

1709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小子,何莫学夫诗?诗,可以兴,可以观,可以群,可以怨。迩之事父,远之事君;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同学们,为什么不学诗呢?学诗可以激发热情,可以提高观察力,可以团结群众,可以抒发不满。近可以事奉父母,远可以事奉君王;还可以多知道些鸟兽草木的名字。” 620
 

1710

 【原文】 子谓伯鱼曰:“汝为《周南》《召南》矣乎?人而不为《周南》《召南》,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对伯鱼说:“你读过《周南》《召南》吗?一个人如果不读《周南》《召南》,就好象面对着墙站着而无法前进。” 1322
 

1711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礼云礼云,玉帛云乎哉?乐云乐云,钟鼓云乎哉?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礼啊,礼啊,难道只是纸张在说话吗?乐啊,乐啊,难道只是钟鼓在发音吗?” 1311
 

1712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色厉而内荏,譬诸小人,其犹穿窬之盗也与?”

 【注释】 荏(忍):软弱。窬(鱼)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外表威严而内心怯懦的人,用小人作比喻,就象挖墙洞的小偷吧!” 323
 

1713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乡愿,德之贼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愿:老好人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老好人是败坏道德的人。” 301
 

1714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道听而途说,德之弃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道听途说就是道德败坏。” 308
 

1715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?其未得之也,患得之。既得之,患失之。苟患失之,无所不至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卑鄙小人可以共事吗?这种人他没得到时,怕得不到;得到后,怕失去。一旦害怕失去,他什么坏事都敢做。” 340
 

1716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古者,民有三疾;今也,或是之无也。古之狂也肆,今之狂也荡;古之矜也廉,今之矜也忿戾;古之愚也直,今之愚也诈而已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古人有三种偏激的毛病,今人或许没有:古代的狂人肆意直言,今天的狂人放荡不羁;古代的高傲者威不可犯,今天的高傲者凶恶蛮横;古代的愚人天真直率,今天的愚人狡诈无赖。” 238
 

1717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巧言令色,鲜矣仁。”

 【注释】 巧:好。令:善于。色:脸色。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花言巧语、满脸堆笑的人,很少有仁爱之心。” 504
 

1718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恶紫之夺朱也,恶郑声之乱雅乐也,恶利口之覆邦家者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我厌恶用紫色代替红色,厌恶用郑声搅乱雅乐,厌恶用妖言颠覆国家。” 1313
 

1719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予欲无言。”子贡曰:“子如不言,则小子何述焉?”子曰:“天何言哉?四时行焉,百物生焉,天何言哉?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我想不说话。”子贡说:“您如果不说话,谁教我们呢?”孔子说:“天说过什么?天不说话,照样四季运行,百物生长,天说过什么?” 716
 

1720

 【原文】 孺悲欲见孔子,孔子辞以疾。将命者出户,取瑟而歌,使之闻之。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孺悲想见孔子,孔子推说有病不见。传话的人刚出门,孔子就取瑟弹唱起来,让他听见。 1521
 

1721

 【原文】 宰我问:“三年之丧,期已久矣,君子三年不为礼,礼必坏;三年不为乐,乐必崩。旧谷既没,新谷既升,钻燧改火,期可已矣。”子曰:“食夫稻,衣夫锦,于汝安乎?”曰:“安。“汝安则为之。夫君子之居丧,食旨不甘,闻乐不乐,居处不安,故不为也,今汝安则为之。”宰我出,子曰:“予之不仁也,子生三年,然后免于父母之怀。夫三年之丧,天下之通丧也。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?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宰我问:“三年守孝期太长了,君子三年不行礼,礼必坏;三年不奏乐,乐必崩。陈谷吃完,新谷又长,钻木取火的老方法也该改一改了,守孝一年就够了。”孔子说:“三年内吃香饭,穿锦衣,你心安吗?“心安。“你心安你就做吧。君子守孝,吃鱼肉不香,听音乐不乐,住豪宅不安,所以不做,现在你心安,那么你就做吧。”宰我走后,孔子说:“宰我真不仁德,婴儿三岁后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。三年的丧期,是天下通行的丧期。难道他没得到过父母三年的怀抱之爱吗?” 1416
 

1722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饱食终日,无所用心,难矣哉!不有博弈者乎?为之,犹贤乎已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整天吃饱了饭,什么都不想,真太难了!不是有下棋的吗?下下棋,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。” 334
 

1723

 【原文】 子路曰:“君子尚勇乎?”子曰:“君子义以为上,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,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子路说:“君子提倡勇敢吗?”孔子说:“君子以道义为上,君子如果勇敢而不讲道义就会颠覆国家,小人如果勇敢而不讲道义就会成为强盗。” 430
 

1724

 【原文】 子贡曰:“君子亦有恶乎?”子曰:“有恶。恶称人之恶者,恶居下流而讪上者,恶勇而无礼者,恶果敢而窒者。”曰:“赐也亦有恶乎?“恶徼以为智者,恶不逊以为勇者,恶讦以为直者。”

 【注释】 徼(交):抄袭。讦(节)。

 【译文】 子贡说:“君子也有厌恶的人吗?”孔子说:“有。厌恶宣扬别人缺点的人,厌恶以下谤上的人,厌恶勇敢而无礼的人,厌恶固执而不通情理的人。你也有厌恶的人吗?”子贡说:“厌恶把剽窃当作聪明的人,厌恶把不谦逊当作勇敢的人,厌恶把告密当作直率的人。” 443
 

1725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。近之则不逊,远之则怨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唯女子与小人难以对付。太亲近了,他们就会失礼;太疏远了,他们就会怨恨。” 917
 

1726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年四十而见恶焉,其终也已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四十岁还让人厌恶的人,一辈子都完了。” 312
 

 

微子篇第十八


1801

 【原文】 微子去之,箕子为之奴,比干谏而死。孔子曰:“殷有三仁焉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纣王无道,微子离他而去,箕子沦为奴隶,比干劝谏惨死。孔子说:“商朝有三个仁人。” 1012
 

1802

 【原文】 柳下惠为士师,三黜。人曰:“子未可以去乎?”曰:“直道而事人,焉往而不三黜?枉道而事人,何必去父母之邦?”

 【注释】 士师:法官。黜(处):罢免。

 【译文】 柳下惠当司法部长,三次被罢免。有人问:“你不可以离开吗?”他说:“坚持正直辅佐别人,到哪里不是要屡次被罢免?如果用歪门邪道辅佐别人,何必要离开自己的国家?” 1026
 

1803

 【原文】 齐景公待孔子,曰:“若季氏则吾不能,以季孟之间待之。”曰:“吾老矣,不能用也。”孔子行。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齐景公谈到对待孔子的打算时,说:“要我象鲁君对待季氏那样对待孔子,我做不到,我可以用季氏和孟氏之间的待遇对待他。我老了,不能用孔子了。”于是,孔子离开了齐国。 1206
 

1804

 【原文】 齐人馈女乐,季桓子受之,三日不朝。孔子行。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齐国人送来一些歌女,季桓子接受了,三天不上朝。于是,孔子离开了鲁国。 1517
 

1805

 【原文】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,曰:“凤兮!凤兮!何德之衰?往者不可谏,来者犹可追。己而!已而!今之从政者殆而!”孔子下,欲与之言。趋而避之,不得与之言。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楚国的狂人接舆唱歌路过孔子车旁,说:“凤啊!凤啊!你怎么这样倒霉?过去的不可挽回,未来的还可以赶上。算了!算了!现在的执政者很危险!”孔子下车,想同他说话。他赶快避开了,孔子没能与他交谈。 1210
 

1806

 【原文】 长沮、桀溺耦而耕,孔子过之,使子路问津焉。长沮曰:“夫执舆者为谁?”子路曰:“为孔丘。”曰:“是鲁孔丘与?”曰:“是也。”曰:“是知津矣。”问于桀溺。桀溺曰:“子为谁?”曰:“为仲由。”曰:“是鲁孔丘之徒与?”对曰:“然。”曰:“滔滔者天下皆是也,而谁以易之?且尔与其从避人之士也,岂若从避世之士哉?”耰而不辍。子路行以告,夫子怃然曰:“鸟兽不可与同群,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?天下有道,丘不与易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耰(优):播种。辍(绰):停。怃(五)。

 【译文】 长沮、桀溺一起耕田,孔子路过,让子路询问渡口。长沮说:“驾车人是谁?”子路说:“是孔丘。“是鲁国孔丘吗?“是。“他天生就应该知道渡口在那里。”子路再问桀溺。桀溺说:“你是谁?“我是仲由。“是鲁国孔丘的学生吗?“是。“坏人坏事象洪水一样泛滥,谁和你们去改变?你与其跟随避人的人,哪里比得上跟随我们这些避世的人呢?”他边说边不停地播种。子路回来告诉孔子,孔子失望地说:“人不能和鸟兽同群,我不同人打交道而同谁打交道?天下太平,我就用不着提倡改革了。” 1220
 

1807

 【原文】 子路从而后,遇丈人,以杖荷蓧。子路问曰:“子见夫子乎?”丈人曰:“四体不勤,五谷不分,孰为夫子?”植其杖而芸。子路拱而立。止子路宿,杀鸡为黍而食之,见其二子焉。明日,子路行,以告。子曰:“隐者也。”使子路返见之,至则行矣。子路曰:“不仕无义。长幼之节,不可废也;君臣之义,如之何其废之?欲洁其身,而乱大伦。君子之仕也,行其义也,道之不行,已知之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 蓧(掉):耕田用的竹器。黍(属)。

 【译文】 子路跟随孔子出行,落在后面,遇到一位老人,用拐杖挑着农具。子路问:“您见到过我的老师吗?”老人说:“四肢不劳动,五谷分不清,谁是你的老师?”说完,就扶着拐杖除草。子路拱着手站在一边。老人留子路过夜,杀鸡煮饭给子路吃,又让两个儿子跟子路相见。第二天,子路告辞,赶上孔子一行,把情况向孔子做了汇报。孔子说:“是隐士。”让子路返回去见老人,到了他家,他已出门了。子路说:“不做官是不对的。长幼之间的礼节,不可废除;君臣之间的大义,又怎能抛弃呢?想洁身自好,却破坏了君臣之间的大伦。君子做官,只是履行人臣的义务,至于天下太平的理想,早就知道行不通了。” 1219
 

1808

 【原文】 逸民:伯夷、叔齐、虞仲、夷逸、朱张、柳下惠、少连。子曰:“不降其志,不辱其身,伯夷、叔齐与?”谓柳下惠、少连:“降志辱身矣,言中伦、行中虑,其斯而已矣。”谓虞仲、夷逸:“隐居放言,身中清,废中权。“我则异于是,无可无不可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隐士:伯夷、叔齐、虞仲、夷逸、朱张、柳下惠、少连。孔子说:“不降低自己的理想,不屈辱自己的身份,是伯夷、叔齐吧?”说柳下惠、少连是“降低志向、屈辱身份,但说话合乎伦理、行动合乎理智,他们只做到了这些。”说虞仲、夷逸“隐居起来,言论自由,自身保持了清白,辞官合乎情理。”最后说:“我同他们不一样,这样也行,那样也行。” 1035
 

1809

 【原文】 太师挚适齐,亚饭干适楚,三饭缭适蔡,四饭缺适秦,鼓方叔入于河,播鼗武入于汉,少师阳、击磬襄入于海。

 【注释】 鼗(滔):小鼓。

 【译文】 天子的大乐师去了齐国,二乐师去了楚国,三乐师去了蔡国,四乐师去了秦国,击师去了黄何附近,摇鼓师去了汉水附近,副乐师、击磬师去了海边。 1023
 

1810

 【原文】 周公谓鲁公曰:“君子不弛其亲,不使大臣怨乎不以。故旧无大故,则不弃也。无求备于一人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周公对鲁公说:“君子不疏远亲属,不使大臣抱怨不受重用。如果老臣旧友没犯大错,就不要抛弃他们。不要对人求全则备。” 833
 

1811

 【原文】 周有八士:伯达、伯适、仲突、仲忽、叔夜、叔夏、季随、季騧。

 【注释】 騧(瓜)。

 【译文】 周代有八个著名人士:伯达、伯适、仲突、仲忽、叔夜、叔夏、季随、季騧。 1013
 

 

子张篇第十九

 
1901

 【原文】 子张曰:“士见危致命,见得思义,祭思敬,丧思哀,其可已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 已矣:语气词。

 【译文】 子张说:“有志者应该见到危险时,奋不顾身;见到利益时,考虑道义;祭祀虔诚,居丧悲哀。这样就可以了。” 114
 

1902

 【原文】 子张曰:“执德不弘,信道不笃,焉能为有?焉能为无?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子张说:“拥有优点不发扬,信仰道义不忠诚,这样的人,有他没他一个样。” 325
 

1903

 【原文】 子夏之门人问交与子张,子张曰:“子夏云何?”对曰:“子夏曰:‘可者与之,其不可者拒之。’”子张曰:“异乎吾所闻。君子尊贤而容众,嘉善而矜不能。我之大贤与?于人何所不容?我之不贤与?人将拒我,如之何其拒人也?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子夏的学生问子张怎样交朋友,子张反问:“子夏怎说?”答:“子夏说:可以交朋友的人就相交,否则就拒绝。”子张说:“我听到的与这不同。君子尊重贤人,容纳众人;赞扬善人,同情弱者。如果我是个大贤人,什么人不能不容纳?如果我是个坏人?人人都会拒绝我,那我又怎么能拒绝人家呢?” 1152
 

1904

 【原文】 子夏曰:“虽小道,必有可观者焉;致远恐泥,是以君子不为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泥:拘泥。

 【译文】 子夏说:“即使是小小的技艺,也必定有可取的地方;但要想做大事,就用不上了,所以君子不搞这些小技艺。” 331
 

1905

 【原文】 子夏曰:“日知其所无,月毋忘其所能,可谓好学也已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子夏说:“每天都学到些新东西,每月都不忘所学会的东西,就算好学了。” 613
 

1906

 【原文】 子夏曰:“博学而笃志,切问而近思,仁在其中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 笃(赌):忠实。

 【译文】 子夏说:“广泛学习并且不停地朝着目标前进,认真地提出问题并且联系实际去思考,仁就在其中了。” 512
 

1907

 【原文】 子夏曰:“百工居肆以成其事,君子学以致其道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子夏说:“工人在工厂中生产商品,君子在学习中掌握道义。” 610
 

1908

 【原文】 子夏曰:“小人之过也必文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子夏说:“小人犯了错一定要掩饰。” 601
 

1909

 【原文】 子夏曰:“君子有三变:望之俨然,即之也温,听其言也厉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子夏说:“君子有三变:看起来他很严肃,接触后就知道他很温和,听他说话却很严厉。” 421
 

1910

 【原文】 子夏曰:“君子信,而后劳其民;未信,则以为厉己也。信,而后谏;未信,则以为谤己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子夏说:“领导树立了威信后,才可以指使群众;没信誉时,群众会以为你在虐待他们。下属取得了领导的信任后,才可以去劝谏领导;没得到信任时,领导就会以为你在诽谤他。” 428
 

1911

 【原文】 子夏曰:“大德不踰闲,小德出入可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 闲:木栏。

 【译文】 子夏说:“要明辨大是大非,但可以不拘小节。” 109
 

1912

 【原文】 子游曰:“子夏之门人小子,当洒扫应对进退,则可矣,抑末也。本之则无,如之何?”子夏闻之,曰:“噫,言游过矣!君子之道,孰先传焉?孰后倦焉?譬诸草木,区以别矣。君子之道,焉可诬也?有始有卒者,其惟圣人乎?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子游说:“子夏的学生,只能做些洒水扫地、接待客人之类的小事。没学到根本性的东西,这怎么能行呢?”子夏听到后,说:“哎,子游错了!君子之道,先教什么?后教什么?这好比于草和木,都是有区别的,怎能随意歪曲?能有始有终地教育学生,只有圣人能做到吧!” 718
 

1913

 【原文】 子夏曰:“仕而优则学,学而优则仕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子夏说:“当官当得好时还应该注意学习,学习学得好时就应该去当官。” 607
 

1914

 【原文】 子游曰:“丧致乎哀而止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子游说:“办丧事,只要能表达出悲哀的感情就可以了。” 1401
 

1915

 【原文】 子游曰:“吾友张也,为难能也,然而未仁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子游说:“我的朋友子张算很难得的了,可是还不能算仁。” 1108
 

1916

 【原文】 曾子曰:“堂堂乎张也,难与并为仁矣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曾子说:“子张虽然外表堂堂,但难于和他一起做大事。” 1107
 

1917

 【原文】 曾子曰:“吾闻诸夫子:人未有自致者也,必也亲丧乎?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曾子说:“平时,人很难表露自己的感情;只有死了亲人,感情才能表露无遗。” 221
 

1918

 【原文】 曾子曰:“吾闻诸夫子:孟庄子之孝也,其他可能也,其不改父之臣与父之政,是难能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曾子说:“我听老师说过:孟庄子的孝顺,其他方面别人都可以做到,只有他不更换父亲下属和父亲的规矩,是难以做到的。” 1412
 

1919

 【原文】 孟氏使阳肤为士师,问于曾子。曾子曰:“上失其道,民散久矣。如得其情,则哀矜而勿喜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孟氏让阳肤当法官,阳肤向曾子请教。曾子说:“现在的领导,不做好事,民心早已散尽了。如果了解了案情的真相,就要怜悯他们,而不要因案情大白而自喜。” 832
 

1920

 【原文】 子贡曰:“纣之不善,不如是之甚也。是以君子恶居下流,天下之恶皆归焉。”

 【注释】 下流:名声低劣。

 【译文】 子贡说:“纣王的无道,并不象所传说的那么厉害。所以君子最讨厌自己身上有污点,一旦有污点,人们就会把所有的坏事都集中到他身上。” 335
 

1921

 【原文】 子贡曰:“君子之过也,如日月之蚀焉。过也,人皆见之;更也,人皆仰之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子贡说:“君子的缺点,象日蚀月蚀。一有缺点,人人都能看见;一旦改正,人人都会敬仰。” 425
 

1922

 【原文】 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:“仲尼焉学?”子贡曰:“文武之道,未坠于地,在人。贤者识其大者,不贤者识其小者。莫不有文武之道焉。夫子焉不学?而亦何常师之有?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卫国的公孙朝问子贡:“孔子的学问是从哪里学来的?”子贡说:“文王武王之道,并没失传,还在人间。贤人能了解其中的大道理,不贤的人只能了解其中的小道理。到处都有文武之道。孔子处处都学,哪有固定的老师?” 1211
 

1923

 【原文】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:“子贡贤于仲尼。”子服景伯以告子贡,子贡曰:“譬之宫墙,赐之墙也及肩,窥见室家之好;夫子之墙数仞,不得其门而入,不见宗庙之美,百官之富。得其门者或寡矣,夫子之云,不亦宜乎!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叔孙武叔在朝庭上对大夫们说:“子贡贤于孔子。”子服景伯把这话告诉子贡,子贡说:“拿围墙做比喻吧,我的墙齐肩高,站在墙外,就能看到我家里富丽堂皇;孔子的墙几丈高,如果不从大门进去,就看不见雄伟壮观、多姿多彩的景象。进得去门的人太少了,叔孙先生这么说,也是可以理解的!” 1216
 

1924

 【原文】 叔孙武叔毁仲尼,子贡曰:“无以为也。仲尼不可毁也,他人之贤者,丘陵也,犹可逾也;仲尼,日月也,无得而逾焉。人虽欲自绝,其何伤于日月乎?多见其不知量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叔孙武叔诽谤孔子。子贡说:“不要这样吧,孔子是诽谤不了的,其他人的贤良,象丘陵一样,还可以超越;孔子却象日月,别人没法超过。虽然有人要自绝于日月,但对日月又有什么损伤?只能表明他不自量而已。” 1215
 

1925

 【原文】 陈子禽谓子贡曰:“子为恭也,仲尼岂贤于子乎?”子贡曰:“君子一言以为智,一言以为不智,言不可不慎也。夫子之不可及也,犹天不可阶而升也。夫子之得邦家者,所谓立之斯立,道之斯行,绥之斯来,动之斯和。其生也荣,其死也哀,如之何其可及也?”

 【注释】 绥(随):安抚。

 【译文】 陈子禽对谓子贡说:“你是谦虚吧,孔子哪里比你强?”子贡说:“君子说一句话就可以表现出是否明智,所以说话不可以不谨慎。孔子的高不可及,如同天不能搭阶梯爬上去一样。他如果有机会治理国家,就能做到传说的那样,得到老百姓的全力拥护,万众一心,共享太平。他生也光荣,死也可哀,怎么谈得上赶上他呢?” 1218
 

 

尧曰篇第二十

 

2001

 【原文】 尧曰:“咨!尔舜。天之历数在尔躬,允执其中。四海困穷,天禄永终。”舜亦以命禹。曰:“予小子履敢用玄牡,敢昭告于皇皇后帝:有罪不敢赦。帝臣不蔽,简在帝心。朕躬有罪,无以万方;万方有罪,罪在朕躬。”周有大赉,善人是富。“虽有周亲,不如仁人。百姓有过,在予一人。“谨权量,审法度,修废官,四方之政行焉,兴灭国,继绝世,举逸民,天下之民归心焉。“所重:民、食、丧、祭。“宽则得众,信则民任焉。敏则有功,公则悦。”

 【注释】 履:商汤的名。赉(赖):赏赐。

 【译文】 尧说:“好啊!你这个舜。天命降临到你的身上,让你继承帝位。如果天下都很穷困,你的帝位也就永远结束了。”舜也这样告诫过禹。商汤说:“至高无上的上帝啊,你在人间的儿子--我--谨用黑牛来祭祀您,向您祷告:有罪的人我绝不敢赦免。一切善恶,我都不敢隐瞒,您无所不知,自然心中有数。如果我有罪,请不要牵连天下百姓;如果百姓有罪,罪都应归结到我身上。”周朝恩赐天下,使好人都富了。武王说:“我虽有至亲,都不如有仁人。百姓有错,在我一人。”孔子说:“谨慎地审查计量,周密地制定法度,建立公正的人事制度,让国家的法令畅通无阻,复兴灭绝的国家,承继断绝的世族,提拔埋没的人才,天下民心都会真心归服。”掌权者应该重视:人民、粮食、丧葬、祭祀。宽容就能得到人民的拥护,诚信就能使人民的信服。勤敏就能取得功绩,公正就能使人民幸福。” 851
 

2002

 【原文】 子张问于孔子曰:“何如斯可以从政矣?”子曰:“尊五美,屏四恶,斯可以从政矣。”子张曰:“何谓五美?”子曰:“君子惠而不费,劳而不怨,欲而不贪,泰而不骄,威而不猛。”子张曰:“何谓惠而不费?”子曰:“因民之所利而利之,斯不亦惠而不费乎?择可劳而劳之,又谁怨?欲仁而得仁,又焉贪?君子无众寡、无小大、无敢慢,斯不亦泰而不骄乎?君子正其衣冠,尊其瞻视,俨然人望而畏之,斯不亦威而不猛乎?”子张曰:“何谓四恶?”子曰:“不教而杀谓之虐,不戒视成谓之暴,慢令致期谓之贼,犹之与人也,出纳之吝谓之有司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子张问孔子:“怎样才能从政呢?”孔子说:“尊五美,去四恶,就可以从政了。”子张说:“什么是五美?”孔子说:“领导应该给群众实惠而不浪费财政,让群众辛勤工作而无怨很,想经济繁荣而不贪图钱财,平易近人而不骄傲自大,威武严肃而不凶猛可怕。”子张说:“怎样才能给群众实惠而不浪费财政?”孔子说:“做有益于人民的事,给人民以实惠,不就是给群众实惠而不浪费财政吗?制定利国利民的计划让群众去建设,谁会怨恨?经济繁荣的目标得到实现,还有什么可贪图?君子不管人口多少、不管年龄小大、都尊重他们,不就是平易近人而不骄傲自大吗?君子衣冠整齐,注重仪表,庄重严肃,人人见了都很敬畏,不就是威武严肃而不凶猛可怕?”子张说:“什么是四恶?”孔子说:“不加教育就要逮捕叫做虐待,不看原因只苛求成功叫做暴戾,不看时间只限期完成叫做害人。同样要奖励先进,却出手吝啬叫做小气。” 852
 

2003

 【原文】 子曰:“不知命,无以为君子也;不知礼,无以立也;不知言,无以知人也。”

 【注释】

 【译文】 孔子说:“不懂得客观规律,就不能做君子;不懂得道德规范,就无法建功立业;不懂得分辨言论,就不能了解人。” 336